年过60岁常看脸,高不高寿很显眼?2个面容的特征,或是长寿象征

刘大爷今年62岁,身体一直硬朗。邻居们最爱打趣他:“你每天笑眯眯,是不是有啥摄生秘方?”前不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事聚会,惊讶地发现刘大爷气色极好,皱纹少、肤色红润,仿佛比实际年龄还年轻些。

有人羡慕地问:“为啥同岁,你比我精神多了?”刘大爷却笑而不答,只指指自己的脸:“其实长寿的秘密,脸上能看出一二。”

你是否也曾发现,有些老人年纪虽长,但面部皮肤细腻、表情自然,大家都说这样的人健康有福气。可真有这么多玄机?难道,脸上的某些特征,真的和寿命长短有关?

一项权威研究显示,人的外貌,尤其部分面部特征,或许真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预示长寿概率。究竟是哪些“长寿面容”,在暗示健康?不妨接着往下看,也许你的脸上已经有了答案。

脸部特征看长寿?专家说,不仅仅是传说

说到“看脸知寿”,不少人觉得这是封建迷信。其实,现代医学已证明,面部健康与身体多项生理指标有关。

比如,皮肤弹性变化常反映胶原蛋白含量,色斑或与微量元素、肝功能相关。哈佛医学院2021年发布的一项涉及1.1万名中老年群体的纵向追踪研究指出,拥有两项特定面容特征的人群,10年后多病风险降低约22.8%,预期寿命更长。

第一项特征,是皮肤细腻且有光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时五年的老年健康工程调研发现,皮肤光泽红润的人,血液循环状况多优于同龄人。

这类人中,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较低。医学上认为,良好的微循环有助于“带走毒素、输送营养”,长此以往,抗衰老力强,健康基础好。

第二项长寿面相特征,则是面部表情自然、笑容多,皱纹不过深。北京协和医院健康老龄临床队列数据显示,经常保持积极心态、爱微笑的老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同龄降低约17.1%。

心理健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长寿十大核心影响因素”之一,长笑常安,带来荷尔蒙调节,更助健康。

这些外在变化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哪些健康秘密?

坚持好习惯,脸上两大特征逐渐明显

很多人觉得,皱纹和肤色全是遗传和命,实则却有科学方法“可控逆转”。研究揭示,坚持下面这几种生活习惯,2-3个月内就能让皮肤和表情状态显著改善,也是让面容“长寿化”的关键。

睡眠充足,修复细胞。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公布,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的老人,皮肤水分流失率低12.4%、细纹增长推迟3-4年。晚睡、熬夜、频繁醒来,会令皮肤干燥、黯淡、易起牵拉性皱纹。保证入睡时间,不仅是养颜,更关乎身体修复力。

少糖多果蔬,抗氧化强。

美国心脏协会临床营养指南指出,蔬果摄入每多100克,皮肤明亮度提升约7%。糖分摄入过多,会促进“糖化终产物”累积,加重面部暗沉与褶皱。中老年人每日糖分控制40克以下,三餐搭配3种蔬菜,1-2种水果,有助颜值和健康双提升。

保持好心态,常笑常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调查显示,长期乐观的人,血清皮质醇水平低10%左右,皱纹增长显著放缓。与人交往、保持兴趣爱好、学会自我疏压,笑容自然会爬上嘴角,而你脸上的皱纹,则见证着人生的美好。

护“面”有道,科学三招就能做

追求“长寿面容”,并非一朝一夕,但科学干预可让变化积少成多。以下几种建议简单易行,坚持2-3个月,通常能看到可观改变

合理护肤,选对方法。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弱,建议选用温和、含神经酰胺的保湿护肤品。早晚清洁后轻柔拍水、薄敷保湿霜,皮肤干痒概率锐减14.2%。避免频繁使用刺激性强、带颗粒的磨砂产品,以免加剧皮肤老化。

多做面部运动,促进血流。如常做“微笑操”、吹气球、张大嘴发元音等动作,每天10分钟,可显著改善面部皮肤血供。南京医科大学相关研究证实,坚持4周以上,面肌紧致感提升12%,脸色透亮。

重视饮食多元化,补足营养。锌、硒、维生素C、E是抗衰老关键元素。推荐一周2次深海鱼、1次坚果、每日一份彩色蔬菜。这样既护皮肤,也支持免疫力。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老龄化指导手册》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0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老龄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长寿   高寿   显眼   面容   象征   特征   健康   皮肤   皱纹   面部   中国   脸上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