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立秋,‘闭眼秋’‘穿衣秋’啥说法?做好4件事健康过秋冬

今天8月2号,农历闰六月初九,这几天外面的天气看着出太阳,但总要阴个大半日,雨看着要下不下的样子,闷热闷热的,心里想着,这燥热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于是眼巴巴的盼着秋天赶紧来降降温。眼瞅着8月7日就立秋了,可今年这立秋,和往年相比,真的很不一般!据说60年不遇。老话说'午时立秋,热死老牛',今年偏偏撞上农历六月。

2025立秋不一般,三大特殊之处

1、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13时51分19秒,按照民间以中午12点为界来判断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标准,12点之后立秋的,妥妥的就是“晚立秋”。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意味着立秋之后,暑气不会那么快消散,秋老虎可能要发威一段时间,接下来的日子估计还是热得够呛,大家的防暑降温工作可不能松懈,空调、风扇、遮阳伞,该用还得用。

2、再看看农历时间,今年立秋在农历闰六月十四。在传统的阴阳文化里,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如果立秋当天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就是“公秋”,双数则是“母秋” 。今年立秋在闰六月十四,是双数日,所以属于“母秋”。民间又有“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这里的“凶”指的是立秋之后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秋老虎更加凶猛,大家还得在炎热中多“煎熬”一阵儿。

3、今年的立秋还形成了“秋包伏”的格局。按照“秋后一庚数末伏”的算法,今年末伏从8月9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而立秋是8月7日。古人把立秋交节那天和末伏开始的那一天称为“伏包秋”,把立秋后再开始末伏称为“秋包伏”。农谚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袱热死牛”,意思就是“伏包秋”的时候,立秋后伏天较短,天气很快就会变凉爽;但“秋包伏”的话,立秋后除了末伏的10天,中伏还余有几天,炎热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今年立秋之后,还有中伏2天和末伏10天,未来一段时间,炎热仍将是天气的“主旋律”

其三点分析下来,2025年这个立秋确实不一般,值得我们好好关注。

先来说说“闭眼秋”和“穿衣秋”到底什么意思?

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说法,“闭眼秋”“睁眼秋”是按立秋当天阳历的具体时辰来区分的。要是立秋时间在凌晨到中午12点前,那就是“睁眼秋”;要是在12点以后,就是“闭眼秋” 。2025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13时51分19秒,妥妥的“闭眼秋”。

民间有俗语“睁眼秋涝不休,闭眼秋收又收”,意思是“闭眼秋”预示着年景好,粮食能丰收,降雨相对没那么频繁,不会影响秋收。

再讲讲“穿衣秋”,它是按立秋的农历月份算的。一般六月立秋被看作“早立秋”,也就是“穿衣秋”;七月立秋是“晚立秋” ,也叫“脱衣秋”。今年因为有闰六月,立秋在闰六月十四,所以是“穿衣秋”。老话说“穿衣秋凉飕飕,脱衣秋热死牛”,“穿衣秋”意味着秋天来得早,北方冷空气可能提前南下,秋雨增多,暑热消散得快,咱们能早点告别炎热,穿上长袖享受凉爽秋风。

立秋只是名义上入秋,离真正凉爽的秋冬还有段距离,而且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大,咱们得提前做好预防,做好这4件事,健康过秋冬。

1、饮食调整,给身体“加油”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咱们的饮食也得跟着变一变。多吃点滋阴润燥的食物,像梨、百合、银耳,煮个梨汤,既能润肺又能解渴。天气凉了,别着急“贴秋膘”,一下吃太多油腻的,容易消化不了。可以先吃点清淡又有营养的,比如瘦肉粥、清蒸鱼,慢慢给身体补充能量。另外,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2、添衣保暖,别让寒气近身

“穿衣秋”虽然预示着凉快得早,但秋老虎偶尔也会“发威”,早晚温差大。早上出门可以带件薄外套,热了就脱,冷了就穿,千万别着凉。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尤其是肚子,别让寒气钻进去,不然容易拉肚子。到了冬天,更要注意保暖,帽子、围巾、手套都安排上,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更得穿暖和。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秋冬可别因为冷就老窝在屋里,适当运动很重要。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散散步、爬爬山,让身体热乎起来,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上班族没时间外出运动,也可以在办公室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缓解久坐的疲劳。运动别太剧烈,微微出汗就行,不然汗出太多,风一吹更容易感冒。

4、预防疾病,有备无患

秋冬是疾病高发期,感冒、流感、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找上门。家里可以备点常用药,像感冒药、退烧药。老人有慢性疾病的,按时吃药,定期去医院检查。流感季节,少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家里也要多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8月7号立秋将至,‘闭眼秋’‘穿衣秋’啥说法?做好4件事健康过秋冬。不管立秋怎么特殊,咱们都得根据天气变化,科学养生,预防疾病。你家乡有什么特别的立秋习俗?会吃一些特别的食物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一起分享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养生   立秋   秋冬   说法   健康   农历   天气   炎热   秋老虎   时间   发威   天和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