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也有过最为得意的时候

苏轼

王世国/文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这是苏门弟子陈师道对苏轼一生的总结。苏轼才华盖世,名满朝野,而一生中却遭受无数毁谤和打击,辗转外郡,历尽沉浮。这在中国历代书法家中是十分罕见的。不过,他也有过一生中官运亨通,最为得意之时。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四川眉山县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出生于四川眉山县城中的一个清寒的地主家庭。受其父苏洵的影响,他勤奋好学,2l岁时进京应举,次年与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得主考官、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不久因母丧返乡,守丧四年后与父、弟一起再度赴京(开封)。“三苏”一时名噪京师。

四川眉山县“三苏祠”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经欧阳修推荐,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即位,次年苏轼还朝。1066年苏洵病故,苏轼兄弟只得扶丧归葬。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即位,擢用王安石变法革新,希望改变宋朝贫弱的局面。

“三苏祠”中的东坡像

1069年苏轼回到京城,正赶上变法高潮,自然卷入了这场斗争的漩涡。他少年时就怀有以身报国的壮志,只是他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雷厉风行的变法有明显的分歧。他认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接连上书皇帝,全盘反对变法方案。

这一不识时务之举给他带来了祸患,他连忙请调出京。1071年,他被调任杭州通判(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他尽心守职,巡视各县,了解民情,又去湖州视察堤岸利害。

杭州西湖

1076年他改任密州知州,曾领人民抗旱治蝗。次年又调任徐州知州,到任不久,黄河决口,他亲自指挥抗洪救灾,奋战七十多天。元丰二年(1079年)春,他被调往湖州做知州,徐州的百姓揽辔相送。不料他到湖州没有几个月,突然遭到逮捕,原来有人从他诗文中断章取义,诬告他“包藏祸心”。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幸而经过多方营救,他于年底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申请荒地数十亩,掘井筑室,躬耕其中,以解决家庭众多人口的生计困难。他自号东坡居士,故后来人称“苏东坡”。

湖北黄冈赤壁

在苦闷郁愤、孤独彷徨之时,他信奉老庄佛学,得以旷达自适,但又不能真正忘怀现实。他在黄州住了四年多,创作了《黄州寒食诗卷》《赤壁赋》和《赤壁怀古》等著名的诗文书法作品。1084年他改贬汝州。

河南汝州

1085年神宗病故,10岁的赵熙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立刻起用反对变法派的司马光等人。苏轼也被起用登州太守,刚到任五天,就接到调回汴京的诏命。次年苏轼回朝,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制诰,一连荣升五次,直至正三品的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同时曾兼任礼部尚书,达到他仕途的巅峰,是最为得意之时。

汴京开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历史   得意   眉山   湖州   次年   知州   神宗   赤壁   黄冈   东坡   舍人   徐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