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洛阳的博物馆里,藏了个“动物园”

众所周知,洛阳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全市百余座博物馆,数不胜数的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你以为博物馆里只有安静的文物和严肃的历史?

那么,你就太低估它的神奇了!

事实上,洛阳的博物馆里暗藏着一个神奇动物园!

没错!就是动物园!

咱人美心善,感知天地的老祖宗特别喜欢从各种动物身上找“梗”,将其融入生活的各种物件儿。

奔走的象、优雅的鹿、忠贞的雁……甚至,还有集合诸多动物“长相”特点于一身的龙、凤等神兽,让奇幻与写实丝滑切换。

看过后,你不得不服,

搞艺术,还得是咱老祖宗;

懂生活,还得是咱老祖宗!

今儿,洛洛就带大家走进博物馆里的“动物园”!

铜貘尊

食梦的“貘貘哒”兽

西周“京羊”铜貘尊——现存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这只似羊、似猪、似熊,短颈、圆眼、大耳,体态肥硕,四足短粗的小可爱,是西周“京羊”铜貘尊。

其独特的貘形造型与“京羊”铭文,尽显西周青铜礼器的庄重与匠心,有着驱邪避害,守护平安的寓意。

雁形灯

“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彩绘雁形铜灯——现存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西汉时期照明用具,造型美观大方,极具巧思。

古人在点燃铜灯之前,会在灯的体腔——大雁的肚子里放入水,如此,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进入雁体,经过水的稀释、过滤,能够减少或消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这样就实现了铜灯的环保功效。

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其上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

鹿头

汉代人心中的“神兽”

高浮雕鹿头彩绘人物空心砖——现存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描绘了西汉时期人们对于死后去往理想仙界的美好向往。

中央高浮雕鹿头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据研究,鹿头主要意义是引魂升天,将之放于墓砖上,起到驱除障碍、辅助升天的作用。

鹿头上方为一玉璧形图案,两侧站立人物俑,着红色衣袍,微微作揖,整体画像上方和左右边缘均有阳线刻菱形纹饰,充当镇守天门的门更或导引升天的扈从、仪卫。

牛、马

还在博物馆“上班”

鎏金铜牛、铜马——现存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展现晋代工匠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构思。

鎏金制品普遍具有金光闪烁、细腻华丽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鎏金铜牛”高5厘米、长7.2厘米、宽3.5厘米,虽然通体布满土锈、锈蚀,但并不影响我们感受它曾经的精致。

旁边的“金马”,呈站立姿态,昂首挺胸,四肢笔直挺立,身上披着具装,尾巴高高翘起,仿佛随时准备扬蹄奔腾。

️️️

彩绘陶百花灯

百“花”齐放,巧夺天工

彩绘陶百花灯——现存于洛阳博物馆,整座灯盏分为上下两部分。

彩绘陶制百花灯上部分为灯柱和枝杆,共有十二根曲枝灯盏分别插在灯柱和灯盘上曲枝长短有致、错落有别,其上还有羽人和卧蝉。

灯的下部为象征山峦的喇叭形灯座,上方塑有环绕的山峦其间乐人奏乐,兔、羊、狗、虎、鹿、猴等动物的奔跑形象造就了一派人神共处的梦幻形象。其中,双肩生羽翼的羽人是汉代时期人们想象出来的仙人形象,是人们向往在去世后“升仙”的代表。

‍⬛‍⬛‍⬛

三轮铜鸠车

西晋遛娃“玩具”

三轮铜鸠车——现存于洛阳博物馆,晋代青铜文物,整体呈斑鸠造型,长10厘米、高6.5厘米。

三轮铜鸠车以斑鸠为原型铸造,采用昂首挺胸的造型姿态,采用双翅与尾部三轴联动设计,胸前圆环系绳牵引类现滑动功能实现顺畅滑行。

这件鸠车,整体重量控制在200克以内。符合儿童抓握与操作的生理特征。填补了晋代儿童玩具的实物空白。

晋代将鸠车与竹马并称,形成“鸠车竹马”的固定搭配,成为儿童成长的文化符号。

三彩黑釉马

千年前的“黑釉顶流”

三彩黑釉马——现存于洛阳博物馆,通高73厘米、长84厘米,通体乌黑如墨,唯有面部、鬃毛、四蹄如雪。

四足挺立、马头低俯、体态雄健、气势雄伟,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均取得了力与美和谐统一,膘肥体壮却毫无臃肿,浑身肌肉线条堪称“唐代超跑”。

这样的三彩黑釉马目前国内仅出土两尊,且全部出自洛阳,一尊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尊留在了洛阳,非常值得一观。

骆驼

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胡人牵驼壁画——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长1.93米、高2.1米,出土于洛龙区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壁画墓。

在壁画中,一头雄健的骆驼昂首挺胸,阔步前进,驼背上是捆扎好的丝绸和胡瓶。一个高鼻深目的西域人头戴尖帽,身穿翻领衣袍,小袖细衫,脚蹬尖勾鞋头,正迈步牵驼前行。

与真人真物身高相差无几的人物和马匹,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息,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制度及“丝绸之路”文化的珍贵资料。

️️️

天禄

网红“招财猫”

西晋陶熨斗——现存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使用时将熨斗从支架抽出,斗内放上燃烧的木炭,待底部热得烫手,便可使用。

熨斗属陶制模型明器,分为熨斗和熨人(即支架)两部分,斗为宽沿、平底,柄部残断;熨人通高约36厘米,底部为覆碗形足,中部为竹节状柱,上方有孔可插置熨斗。

柱顶蹲坐一虎形小兽,头部两角向后紧贴头部,背部有两翼,应为瑞兽“天禄”形象,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有拔除不祥、永绥百禄之意。

石辟邪

有点帅还有点威武

东汉石辟邪——现存于洛阳博物馆,长约3米,高约2米,重量接近8吨,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东汉时期,官阙和陵墓多置具有守护意义的神兽,石辟邪就是常放置在神道两侧的石刻。

石辟邪头类狮子,身若虎豹,张口锐齿,长舌外伸,身生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似欲拔地而起、一飞冲天的态势。

洛阳博物馆的石辟邪雕刻精美,造型伟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辟邪。

兽面纹铜方鼎

遍布洛阳城的“图腾”

兽面纹铜方鼎——现存于洛阳博物馆,西周兽面纹铜方鼎通高36厘米,长33厘米,口宽25厘米。

直腹,立耳,柱足,形体方正,方腹四面及每面正中有突出的扉棱,四面均为浮雕牛角形兽面,聚睛凝视、扩口露齿,纹饰以云纹衬底,两侧各有一道立夔纹。四柱足顶端同样饰有浮雕兽面纹饰,云雷纹衬底,整饬庄严,王仪威严。

这件西周兽面纹铜方鼎铸造精良,纹饰精美,将青铜器的狞厉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一种“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的气势。

绿松石龙形器

“华夏第一龙”

绿松石龙形器——龙身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菱形鳞纹绿松石片组合而成。

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扁圆形龙头伸出多条龙须或鬓,吻部微突出,额面中脊、鼻梁明显,鼻梁由三节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雕成,梭形眼眶对称,眼珠为圆饼形白玉。距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的角度近乎垂直,宛若一条游龙。

这件龙形器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独一无二,考古学家誉其为“超级国宝”,命名“中国龙”。

///

博物馆里的“动物”数不胜数

上面这些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甚至建筑中采用动物元素的设计

在洛阳也比比皆是

它们

既是有趣的设计“灵魂”

也是丰厚的文化“家底”

换个角度逛博物馆

就会发现历史并不枯燥严肃

甚至还有些鲜活可爱

来洛阳转转吧

你会在博物馆的“动物园”里

感受到澎湃的历史生命力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图片来源:各博物馆公众号、洛报融媒视觉梦工坊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觉得好看,请点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洛阳   博物   动物园   博物馆   汉魏   故城   西周   遗址   熨斗   晋代   纹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