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果粉iOS 2025-09-13
eSIM 技术并非新生事物,但在 2025 年 9 月 10 日发布的 iPhone Air 上,苹果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市场“激进”地取消了实体卡槽,仅保留双 eSIM 方案,把这场“无卡化” debate 真正推到了普通消费者面前。本文结合近期全网信息,系统梳理 eSIM 的底层原理、激活使用方法、相较实体 SIM 的便捷性与优势,并盘点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最新进展,帮助你在换机前做出理性判断。
一、eSIM 是什么?——把“可插拔”变成“可下载”
eSIM(embedded-SIM)直译为“嵌入式 SIM”,核心思路是把传统 SIM 卡的鉴权数据、加密算法、运营商参数等写进一颗焊死在主板上的超小芯片(目前主流封装 2 mm×2 mm)。配合远程配置平台(SM-DP+),运营商可把号码“空中下发”到终端,用户只需扫码或手动输入激活码,即可像装 App 一样把套餐下载到芯片内部,实现“无卡入网”。
技术亮点
1. 远程写卡:OTA 方式完成 Profile 下载、激活、删除,换号不换“芯”。
2. 多号并发:单颗 eUICC 芯片可写入 8~16 组 Profile,同时激活 2 个,iPhone Air 即支持“双 eSIM 双待”。
3. 空间释放:省掉卡托、退卡机构、屏蔽罩,约 35 mm³ 的“寸土寸金”得以还给电池或散热组件,这也是 iPhone Air 能把厚度压到 5.5 mm 的关键。
4. 安全升级:芯片级封装不可物理取出,防克隆、防丢失;主流方案通过 CC EAL6+、国密二级认证,擦写寿命 50 万次。
二、iPhone Air 激活 eSIM 全流程——目前必须跑营业厅
苹果官网明确:国行版 iPhone Air(型号 A3518)“仅可通过 eSIM 激活”,且首销阶段仅接入中国联通网络;移动、电信仍处“内测”或“审批”阶段。以联通为例,线下流程大致如下:
1. 携带本人身份证、手机到联通自有营业厅;
2. 工作人员通过 CRM 系统生成新号码(或选择携号转网),并打印含二维码/手动激活码的小票;
3. 手机端“设置-蜂窝网络-添加 eSIM”扫码或手动输入 32 位激活码;
4. 等待 1~2 分钟下载 Profile,状态由“正在激活”变为“中国联通主号”即可;
5. 如需双 eSIM,可重复步骤 2-4 写入第二家运营商(目前仅限境外运营商或联通副号)。
注意:
1、国行机在国外可新增境外 eSIM,但需打开定位供苹果验证“机主出境”;
2、外版 iPhone Air 无法写入大陆运营商 Profile,国内基本“无解”;
3、现阶段暂不支持“实体卡转 eSIM”,老号想换机必须到厅走“换卡”流程,再注销实体卡。
三、相比实体 SIM,eSIM 带来哪些爽点?
1. 出差旅行神器:落地海外机场,30 秒扫码购买当地数据套餐,无需排队换卡,原号保留接听语音信箱。
2. 双号平衡工作/生活:iPhone Air 支持双 eSIM 同时在线,不再需要“主卡+副卡”物理槽位,信号稳定性理论上更优。
3. 防水、防丢再进阶:少一个开孔,整机 IP68+ 密封更彻底;手机被盗后 eSIM 无法被拔出,挂失后运营商可远程擦除,降低二次泄露风险。
4. 换机“零接触”:只要旧 iPhone 升级 iOS 18,系统会在靠近新设备时自动弹窗“是否转移 eSIM”,一键完成号码迁移,无需换卡针、剪卡器。
5. 给终端设计让路:省下的 35 mm³ 让 iPhone Air 电池同比增大 5 %,续航在线视频播放可达 22 h;未来折叠屏 iPhone 亦可借 eSIM 削弱铰链空间压力。
四、国内运营商 eSIM 开卡现状——“联通先跑,移动电信排队”
1. 中国联通
- 25 省市已重启 eSIM 手机业务;
- 仅支持新开户或携号转网,暂不开放老用户“实体卡换 eSIM”;
- 套餐与常规 5G 套餐同价,副号功能费 10 元/月。
2. 中国电信
- 内部已完成 CRM、HSS、计费系统改造,相关资质已提交工信部;
- 官方口径“等待批复即上线”,业内预计 10 月前后放号。
3. 中国移动
- 2022 年曾试点 Apple Watch eSIM,手机端业务同样“就绪待开”;
- 若获批,将同步支持 iPhone Air、华为 Mate XTs 等机型。
政策瓶颈:
- 工信部对 eSIM 手机业务审批仍持“试点先行”思路,要求运营商做到“人证合一、一机一号、可溯源稽核”,短期内全面放开概率低;
- 广电 700 MHz 网络尚未完成 eSIM 核心网对接,年内大概率缺席。
五、消费者该不该现在上车?
适合人群:
- 经常跨境出差/旅游,需要本地数据卡;
- 追求轻薄、防水极限体验,对 5.5 mm 厚度、165 g 重量敏感;
- 已有一张联通主号,愿意跑一趟营业厅。
观望理由:
- 老号暂时无法“无感迁移”,携转或新开户流程繁琐;
- 移动、电信用户需等 1~2 个季度,否则只能单卡;
- eSIM 套餐目前无价格优势,副号功能费反而额外支出;
- 二手流通性尚待检验,部分回收商担忧“号码解绑难”而压价。
六、写在最后
从 iPad Air 2 首次试水,到美版 iPhone 14 全面取消卡槽,再到 2025 年国行 iPhone Air 的“eSIM 唯一激活”,苹果花了整整十年把一张塑料卡片“云化”。技术层面,eSIM 已足够成熟;体验层面,双 eSIM 带来的无卡出行、无缝切换确实能击中高频商旅用户的痛点。但在中国大陆,政策节奏、运营商 IT 改造、老用户迁移三大变量仍决定其只能是“高端先锋菜”,而非“大众刚需粮”。
如果你恰好是联通用户,又热衷尝新,iPhone Air 会是一部值得把玩的“未来机”;否则,不妨等移动、电信正式官宣,再决定是否彻底跟 SIM 卡针说再见。毕竟,eSIM 的时代已经叩门,但门还没完全打开。
更多讯息,请关注【i果粉iOS】!@i果粉iOS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