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在给美国当"马前卒",今天就跟中国谈"认真历史"。日本这变脸速度,连见过大风大浪的外交老手都整蒙了。
要说起来,几个月前石破茂还拍着胸脯要给美国砸1万亿美元,谁料到换回来的是25%关税这记"毒打"。
啥感受?日本这回真的"想开了"?
作者:含
石破茂那1万亿美元投资承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结果呢?特朗普一纸关税通知,冰冷得像三九天的北风。
这投入和回报的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日本政府上下,集体石化了三秒钟。接下来的反应,那叫一个精彩。
汽车业800个亿的损失,这不是开玩笑的数字。
GDP要往下掉3.7%,这意味着什么?
国家钱袋子要瘪一大块,老百姓的饭碗也要跟着颤悠。
500万人的就业悬在半空中,这些家庭怎么过日子?
更要命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
石破茂那叫一个气,当街就喊出了"摆脱依赖"。
自民党的大佬们坐不住了,一个个跳出来骂美国"外交无礼"。
小野寺五典更是直接,张口就是"欺人太甚"。
日本媒体炸开了锅,民众的情绪像开了闸的洪水。
这架势,明摆着是要翻脸的节奏。
"鞠躬尽瘁"换来"薄情寡义",这谁受得了?
从"甘之如饴"到"幡然醒悟",日本的心路历程写满了心酸。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这种滋味,想想都替日本心疼。
美国这套霸权主义,说白了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盟友不盟友,在利益面前都得靠边站。
经济制裁这招儿,美国玩得贼溜,连亲儿子都不放过。
日本算是彻底看清了,什么叫"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话说回来,日本也不是省油的灯。
中国这个大市场,谁不眼馋?
3500亿美元的贸易额,150万日本员工在华就业,这账怎么算都划算。
多条腿走路,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这道理小学生都懂。
独立自主这四个字,日本终于想明白了。
1982年教科书那档子事儿,中日关系差点儿掉冰窟窿。
2012年的购岛闹剧,更是把两国关系搞得一地鸡毛。
历史这面镜子照得清清楚楚:跟中国搞僵,没好果子吃。
这回日本学聪明了,知道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田代秀敏那话说得透彻:"25%关税,这是要日本制造业的命。"
王毅外长的"道义之问",问得日本哑口无言。
国际专家都在说,日本这次是被逼着"长大了"。
现实这个老师,教育人从来不客气。
王毅跟岩屋毅那45分钟聊得挺投机,气氛比预想的好。
中国海关动作也快,日本扇贝和海参说进就进,够意思。
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明显提速了,三家都有诚意。
这些实打实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不是空口白话。
山田隆一那个水产商激动得不行:"中国订单救了我的厂子。"
不过呢,日本的小动作也没停。
东海那次60米拦截,搞得剑拔弩张,这叫什么示好?
跟菲律宾的军事合作还在推进,6艘驱逐舰说给就给。
"统一战区"的构想,明摆着是要围堵中国。
这边说"认真历史",那边却在磨刀霍霍,有点儿精神分裂的意思。
德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走得还挺稳当。
韩国就惨了,左右摇摆搞得两边不讨好。
欧盟虽然跟美国一头儿,但在很多问题上敢说"不"。
日本现在面临的选择,其实比谁都复杂。
脚踏两只船,平衡术得练到家才行。
日本企业的想法很实在:钱要赚,饭要吃。
美国想要的是控制,中国提供的是合作。
消费者和投资者用脚投票,市场的选择最诚实。
政治家可以说漂亮话,但经济规律不讲情面。
日本夹在中间,确实不好做人。
中日关系这回是真有戏,但别指望一帆风顺。
美日那套盟友关系,估计得重新洗牌。
东亚这盘棋,越下越复杂,每步都是关键。
日本如果真能坚持下去,对整个地区都是好事儿。
不过,变数还很多,走一步看一步吧。
美国这边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有后招。
日本国内的政治风向也可能变,选民的脸变得快。
历史问题这道坎儿,始终横在那里,不好迈。
万一哪天又来个"教科书风波",前功尽弃。
中日关系这根弦儿,绷得太紧容易断,太松又没用。
中国这边得有耐心,具体项目一个一个推,实实在在见效果。
沟通机制要建好,有事儿能及时商量。
最重要的是,底线要守住,原则不能丢。
信任这玩意儿,建立起来难,毁掉却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实力说话的世界。
多极化这个趋势,谁也挡不住。
小国也好,大国也罢,都得学会独立思考。
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早晚得栽跟头。
日本这次的选择,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
日本这次转向,说到底是被现实"教育"得太狠,理性回归比感情用事强。
中日关系能走多远,还得看日本能不能真正做到"听其言,观其行"。
面对善变的盟友和包容的邻居,日本下一步怎么走?各位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