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盛夏,全球的目光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牢牢地锁在西太平洋与东欧平原这两片看似遥远却又被无形丝线紧密相连的棋盘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焦灼,大国博弈的鼓点,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密集敲响。
特朗普曾不止一次地向选民夸下海口:“如果我当选,24小时之内就能让俄乌停火!”然而,现实远比承诺骨感。当他再次坐进椭圆形办公室,几番折腾下来,乌克兰的战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愈烧愈烈。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越战越勇,接连攻克乌克兰数个战略要地,这让曾经的豪言壮语变成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打在特朗普的脸上。
颜面尽失之下,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决定另辟蹊径。既然军事调停无果,那就从经济命脉下手。他一拍脑门,想出了一招他自认为的“绝杀”——极限经济施压。
7月14日,华盛顿向全球发布了一则充满火药味的声明: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在50天内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美国将对俄罗斯所有商品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这还不算完,更具杀伤力的是紧随其后的“次级关税”威胁,矛头直指那些仍在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的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被直接点名。
所谓的“次级关税”,是美国金融霸权工具箱里一把锋利的“飞刀”,意在通过惩罚第三方来达到孤立和扼杀对手的目的。这一招,可谓一石二鸟,既要斩断俄罗斯的经济大动脉,又要扼住中国的能源咽喉。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销售收入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占据其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和出口总额的六成。 尽管西方制裁不断,但在2024年,普京签署的财政预算中,国防开支历史性地超过了社会福利支出,占总支出的近七成,而这背后,稳定的能源出口是关键的资金来源。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他要做的就是“釜底抽薪”,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因缺少燃料而熄火。
再把目光转回我们自己。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工业国,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首次突破1.07亿吨,同比增长24%,使俄罗斯时隔四年再度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占我们总进口量的19%。 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仅上半年,自俄进口的石油量就已逼近1.2亿吨,占比稳定在18%左右。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保障我们能源结构稳定和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的“次级关税”大棒,表面上是石油贸易问题,实则是企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在中美俄的战略三角中做出选择,配合美国完成对俄罗斯的国际孤立。这不仅是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公然挑战,更是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直接威胁。
前几日,在风景如画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中美举行了第三轮经贸高级别谈判。据美国财长贝森特事后向媒体透露,他在谈判桌上曾当面“警告”中方,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加征100%关税的大棒随时可能落下。 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似乎把中国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日本或韩国,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北京的回应,冷静、克制却又无比坚定。7月30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字字铿锵:“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这段外交辞令,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中国的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外部的恫吓与威胁,我们不吃这一套。
如果说外交部的回应是“文”,那么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军方则用行动给出了“武”的答案。
就在7月30日当天,中国海军官方发布重磅消息:根据年度计划与中俄双方共识,两国海军将于8月上旬,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的日本海海空域,举行“海上联合-2025”大型军事演习。
消息一出,举世瞩目。更引人深思的是这次演习的主题——“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与“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 “战略通道”指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正是包括能源航线在内的海上生命线。“西太安全威胁”又意指何方?全世界都心知肚明。
这已经不是中俄第一次举行“海上联合”系列演习,自2012年以来,该演习已成功举办十次,成为两国海军常态化、机制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演习区域从黄海、东海,一路向日本海、地中海、波罗的海延伸,科目也从传统的海上攻防,扩展到反潜、反导等高端领域。 但在2025年7月这个特殊的时刻,宣布这样一次主题鲜明的演习,其战略信号的指向性之强,前所未有。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中方此次派出了东部和北部战区海军的主力舰艇,包括052D型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903型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以及专业的综合救援船西湖船。 俄方则派出了“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和“响亮”号护卫舰等。 演习科目涵盖了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等实战化内容。 更重要的是,演习结束后,中俄双方部分参演兵力还将赴西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第六次海上联合巡航。
从外交部的严正立场,到海军的昂然出动,中国的回应构成了一套清晰有力的组合拳。面对美国的警告,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说“不”,更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捍卫自己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为了安抚我们的战略伙伴俄罗斯,更是向世界宣告一个基本事实: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不受一时一事影响,更不容第三方干涉破坏。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