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直到现在,美国人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对自己的反制措施如此自信,因为真正的时机已经来临了。
据报道,随着时间进入9月,美国大豆收获季如期而至。
然而,美国的一众农场主和大豆协会,却是满脸愁容。
最大买家中国突然消失,大豆订单归零,虽然收成创下新高,价格却跌到了五年最低。这让美国农民怎么高兴得起来。
时间退回到2016年,那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量的四成以上。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合作密切,美国豆农靠中国吃饭,彼此互补,市场稳定。
2018年就有点变天了。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
2018 年美国政府依据 301 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
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 25%。
美国大豆顿时失去竞争力。
2025 年 7 月 28 日至 29 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 24% 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90 天。
看似缓和,实为“冻结现状”。高关税没有取消,中美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
这就是问题的根子。
中国采购商不是不需要大豆,而是不敢再押注美国。一次政策变动,就可能让订单血本无归。
谁也不会把那么大的订单,交到一个不稳定的供应国手里。
之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尝试请求中方增加大豆订单,并且暗示如果中国多买美国大豆,对两国的贸易谈判会有好处,而从当前形势来看,中方显然没答应。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进口商已完成了 9 月份大豆采购,总量大约 800 万吨,且全是从南美买的,主要是巴西。美国方面,一个合同都没签。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也表示,9 月美国大豆收获季来临,但中国未下达任何订单,而正常情况下当前应有 8% 至 9% 的美国大豆已经登记出售给中国,现在却是零。
他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几乎是把“危机”两个字写在了脸上,他说,眼下的形势“极其严峻”。
这个“零”就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美国农业的命门上。
根据粮信网消息,9 月 9 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为 1013.5 美分 / 蒲,约合每蒲式耳 10.135 美元,9 月 10 日下跌 2 美分,收报 1011.5 美分 / 蒲,约合每蒲式耳 10.115 美元。
也就是说,越种越亏。
而且产量还在涨。2025年美国大豆预计产量达到43亿蒲式耳,创下历史第六高。可惜没人买。
库存爆满,仓储压力巨大。
由于中国订单减少,美国大豆价格下跌,且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价,美国豆农面临亏损严重的情况。
这场景让人想起2018-2020年贸易战:当时美国农业亏了260亿美元,大豆就占了近200亿,现在眼看要重蹈覆辙。
更广泛的农业部门正经历行业团体所称的“经济危机”。
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 8 日玉米价格跌至 383.01 美分 / 蒲式耳。相比 2022 年的较高价位,跌幅超过 50% 是有可能的,而同期成本下降并不明显。
大豆亏,玉米也亏。
农民无路可选,种什么都赔钱。
这不是某一作物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农业系统的危机。
更严重的问题是:美国农业正在“补贴成瘾”。
自2018年起,美国农业部已累计发放超280亿美元的补贴,试图缓解出口下滑带来的损失。尤其在特朗普任内,“市场促进计划”两年内就向大豆农户发出160亿美元。
这种“兜底式补贴”看似救急,实则延缓了农民对市场风险的反应。
很多农民在2023年和2024年,还在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误以为政府会一直兜底。
到了2025年,面对中国订单归零、价格暴跌、仓储爆满,他们才意识到:这次,没人来了。
补贴治不了病,只是强心针。用多了,还会上瘾。
美国农业正陷入一个死循环:市场萎缩—加补贴—农民继续种—库存更高—价格更低。
中国不是不买大豆,是不再买美国大豆。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1.05亿吨,其中进口 7465 万吨巴西大豆,占比约 71.1%,进口 2213 万吨美国大豆,占比约 21%。2025年9月的采购订单,几乎全部来自南美。
背后是中方多年的布局。
中国与巴西签署多个长期采购协议,并协助升级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运输效率大大提升。巴西总统卢拉上任后,中巴关系密切,合作稳定。
甚至在中国暂停部分美国牛肉企业的出口资质后,巴西也立刻表示,愿意填补所有空缺。
那根被高高举起的关税大棒,打出去的时候有多威风,弹回来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中国不再把“粮食安全”押在一个单一市场上。
美国政治不确定性高,采购商宁愿选择供应稳定、关税友好的南美国家。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农业危机,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震荡。
在农机领域,农业设备巨头约翰迪尔已确认因市场需求疲软及关税成本攀升,在伊利诺伊和爱荷华两地工厂裁员 238 人。
同时,化肥、运输等行业也面临订单取消和裁员问题,如饲料厂裁员率达 15%,冷链运输公司停运率超 30%。
随着美国大豆种植户盈利困难,还款能力下降,农业信贷公司面临风险增加,开始收紧贷款,停止对高风险农户的融资。
美国农业,不只是失去了订单,而是在失去根基。
据相关报道,2025 年中国国内的大豆产量预计能达到 2100 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且自 2022 年以来国产大豆产量已连续三年增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扩大种植面积,单产也有提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中国大豆战略储备高达 4500 万吨,相当于两年从美国的进口量。
通过“国产替代+南美采购+战略储备”的三位一体,中国已经逐渐摆脱对美依赖。
更重要的是,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可控、稳定、低风险的大豆供应网络。
主动权,已经不在美国手中。
这场大豆风暴,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必然。
中国等待的,不是报复的机会,而是重构完成的那一刻。
中国用事实证明,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转,通过构建多元化、可信赖的全球伙伴网络,完全可以绕开单方面的阻碍。
美国人终于明白,在这个早已深度联结的世界上,信任一旦被挥霍,市场一旦被拱手相让,那扇大门即便再想推开,也回不到从前了。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