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图使用即梦AI生成;提示词:古代账本和现代理财App的对比图,身穿古装戴着眼镜的卡皮巴拉正在整理账本
作者 | 阿虎
编辑 | 张洁
你会记账吗?一般用什么记账App?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但要说推荐记账App,10个人会推荐会说出7、8个不同的软件。
原因无他,因为市面上记账软件实在太多。随手在应用商店一搜,就能发现成千上百个类似产品,最火的一款产品甚至有219万人评分,超过了知乎、微博等热门应用。
最近一款名为“咔皮记账”的AI记账产品在这个看似饱和的市场脱颖而出。有报道称,它在短短6个月内用户数量突破了百万,人均每日会上线记录6笔消费,成功跻身AI记账赛道Top 1。
产品发布后,不少网友涌入体验,分享“无痛”记账带来的爽感。“无痛”到什么地步,比如他们在完成支付后随手敲一下手机背面,就能把一笔日常消费记录在册。
整个操作流程丝滑到完全打破了本人对传统记账的固有印象。像我这样零记账习惯的用户,也在这种方式的吸引下,成功入坑,“当代年轻人必备四件套”所言非虚。
据“AI新榜”了解,“咔皮记账”是商汤科技孵化的AI记账应用。团队在立项之初关注到,用AI重构一遍传统应用会带来新变化,再加上同时间卡皮巴拉一系列表情包在互联网上很受欢迎。各种巧合之下,就有了现在“顶着钱袋子的卡皮巴拉”这一产品。
不过,记账软件这么多,为什么还有大厂愿意入局这一赛道?又如何在短时间内累积百万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度体验,我们联系到“咔皮记账”产品负责人张洋,详细聊了聊咔皮记账能够出圈的背后故事。
咔皮记账能够火速出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简单的记账方式。
只要打开App,和它打字或发语音“今天去便利店花了17.9”“昨天喝了一杯Manner咖啡,20”,AI会自动识别并生成消费记录。
对我来说,更简单的方式是截图记账,这种方式连App都不用打开。
只要按照“咔皮记账”的设置方式,在手机上添加一个快捷指令,接下来使用苹果手机的控制中心,点击“咔皮记账”,就可以和它共享消费情况。AI不但能够识别出具体金额,还能选好具体的分类。
如果是安卓用户,还可以在系统设置中选择“无障碍权限”,允许咔皮记账后台运行,就能自动完成记账。
整个记录操作过程比预想得更方便,让我轻松补齐了整个6月的账单内容。这种流畅体验的背后,恰恰解决了传统记账的一大痛点。
一个让张洋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如果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那么我们需要在消费和记账两个不同的应用之间来回切换,并点击‘+’号,把支出和类目一一记上。传统记账在本质上就是让用户填表单,这一步就会击退很多人。”
在他看来,AI在其中的核心价值在于接受了最费脑的信息提取和分类工作。
“用户只要用拍照、截图或者一句话描述的方式,提供消费记录,就能实现‘无脑记账’,彻底简化流程。需要说明一下,咔皮记账所有图片仅用于识别记账,传输和存储过程都有加密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从未有记账习惯的我,能够坚持使用咔皮记账的原因。
当然,在我的实际体验中,同样遇到了一些AI制造的“错误”。
比如,我在周日的时候进行“补记账”,告诉咔皮“昨天和朋友一起去吃了东北菜,共花费201元”。它识别后将消费情况准确记录到“周六”了,但在每周消费总结里却显示“周五和朋友一起吃了东北菜”,认为是文案中的“昨天”,而不是消费当天。
张洋坦言,AI的能力很强,但它也很难在所有细节上都做到完美。它在场景A上可能处理得很好,但在相似的场景B上却会出错。
AI给人的初印象往往是惊喜,它能完成许多复杂任务。但深入使用后就会发现,要让它真正可靠地理解复杂意图和上下文,还需要在背后投入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教”工作。“因为模型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强,微妙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理解错误。”他补充道。
对于记账软件来说,除了识别的准确性,记录速度同样是核心指标。
而AI+记账,记录速度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模型本身的推理复杂度。更复杂的模型往往需要更长的“思考”过程。
张洋指出:“拿‘早餐十八’这个短语来说,AI需要从中提取时间、分类、金额等信息,尽管用户输入非常简短,但早期模型响应时间可能会长达2-3秒。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准确性和速度都需要不断调整。”
记录完成后,“咔皮”会根据消费金额、内容,进行鼓励式的点评。比如,它会调侃我42元的早餐“花得值”,还会在我出闲置获得收入时夸你“资源利用得真妙”。
不过,这一功能在刚上线时受到不少争议。有网友发帖称:“咔皮对自己的消费评头论足,感觉在内涵我。”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从用户体验来考虑,“咔皮记账”提供AI回复的本意是希望多多鼓励用户,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
张洋表示:“具体实践中,如果用户有大额消费时,可能会采用诙谐调侃的方式提醒;或者遇到日常支出,不吝赞美,提升用户心情。一些不符合预期、甚至让用户感觉被冒犯的内容,肯定不是我们的初衷。”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正在迭代优化模型,在接下来的版本中,他们会为用户提供关闭相关功能的选项。
记录我的消费情况之余,咔皮还给我分析了整个月的支出情况。它提醒我,6月我在交通出行上共花费了2010.6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通勤打车上,每天通勤成本近70元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