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单体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8月一期生产线将投产

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国内单体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 —— 山东泰昇海缆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预计 2025 年 8 月一期生产线将投产,2026 年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1300 千米海缆、脐带缆和 700 千米陆缆的能力,成为北方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

项目概况:国际领先的技术布局

该项目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投资 30.3 亿元建设,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

项目引进德国、瑞士等国的先进设备,重点布局超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生产线,可生产运行水深 200 米、最高温度 70℃、输送容量 3 吉瓦的 500 千伏直流海底电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核心设施包括 149 米高的立塔和 6 条悬链生产线,可实现大长度海缆连续生产,减少接头故障率,满足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严苛需求。

建设提速:全自动化 “黑灯工厂” 加速落地

当前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将于 2025 年 7 月底前建成投产,比行业平均建设周期缩短一年以上。

项目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施 72 项自动化技术升级,涵盖工艺流程、智慧物流等领域,目标打造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的 “黑灯工厂”。

建成后,海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运输可实现全流程闭环,通过专用码头直接装船出海,大幅提升交付效率。技术自主化突破

项目将打破国外企业在超高压海缆领域的垄断,实现国内海缆自主化生产。

例如,其研发的 500 千伏直流海缆技术可支撑深远海风电并网,而脐带缆技术将填补国内深海油气开发的设备空白。

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肯尼亚、新加坡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产业链集群效应

项目将带动上游材料(如高纯度铜、耐腐蚀护套材料)和下游敷设、运维企业落地,形成半岛地区特色海工装备产业链。

威海市通过精准招商,已吸引海缆敷设船制造、水下机器人研发等配套项目集聚,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超 2000 个。

能源战略支撑

作为 “双碳” 战略的关键基础设施,该基地将为国内海上风电装机突破 1.2 亿千瓦提供配套保障。

例如,其生产的海缆可满足广西北部湾 13.4GW 深远海风电项目需求,助力我国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同时,项目与山东半岛 “风光储氢” 一体化示范工程联动,推动绿电传输与化工、冶金产业深度融合。

行业影响: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随着项目投产,中国在海底电缆领域的全球份额有望从 2024 年的 35% 提升至 2026 年的 45%,与欧洲巨头普睿司曼、耐克森形成直接竞争。

山东泰昇海缆的 “制造 + 敷设” 一体化模式(配置专业敷缆船),将改变国际海缆工程长期由欧洲企业主导的局面。

此外,项目参与制定的《海底电缆系统设计规范》等国际标准,正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根据规划,山东泰昇海缆将在 2026 年达产后实现年产值 65 亿元,并启动二期扩建,目标形成 2000 千米海缆年产能。

下一步,公司将重点研发 1000 千伏特高压直流海缆和动态海缆技术,以适配漂浮式风电和跨洲电力传输需求。

同时,依托威海港区位优势,项目正与欧洲能源企业洽谈北海风电海缆供应,计划 2025 年实现海外订单占比超 20%。

这一项目的提速建设,不仅是中国海缆产业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里程碑,更标志着我国在深海科技与海洋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释放,山东泰昇海缆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 “中国方案”,并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科技   生产基地   海底   生产线   电缆   国内   项目   山东   技术   中国   欧洲   千米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