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姨,这眼袋怎么越来越重了?”
62岁的林阿姨最近常常被同事打趣:原本精神饱满的她,这几个月来总是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原来,她习惯一躺上床就刷手机,短视频、新闻、朋友圈,常常一划就是一小时。“也没觉得困,就是睡前玩会儿嘛。”林阿姨一笑置之,却不知道自己的失眠、疲劳和记忆力减退正在悄悄找上门。
其实,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习惯——入睡前总想再玩会手机,舍不得放下?各种观点说法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刷刷手机放松助眠,有人却说手机就是睡眠杀手。
它到底是“安神丸”,还是藏着隐形危害?如果你一直没在意,或许你应该知道:长期睡前玩手机,这5个不适,你躲不过去。到底都有哪些?有没有解决办法?别急,下面慢慢揭晓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睡前刷手机”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习惯。大家普遍觉得,这是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方式,没什么伤害。然而,国内外多项权威研究均指出,睡前过度使用手机,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直接危害身心健康。
哈佛医学院曾做过一项睡眠研究,发现在睡前1小时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导致入睡时间延后24-32分钟,深度睡眠时长下降19.9%-23.7%。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也指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能抑制体内褪黑素分泌,导致昼夜节律紊乱,不仅让人难入眠,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引发内分泌异常。
更重要的是,长期睡前刷手机的人,罹患睡眠障碍、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问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人。不少人容易将困倦、记忆变差、情绪起伏等小毛病归咎于年纪,却忽视了这些其实与睡前用手机的行为息息相关。
第一,睡眠质量急剧下滑,晚上辗转反侧,白天犯困。多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持续3个月睡前玩手机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提升41.7%,深度睡眠减少高达22%。你是不是发现,入睡要半小时、夜里老醒、早上起不来,精力大不如前?
第二,视力明显下降,眼部疲劳加重。长时间盯着亮屏,导致眼球调节紊乱、干涩、刺痛。
第三,情绪波动明显,焦虑抑郁潜滋暗长。研究发现,入睡前信息过载,会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影响情绪中枢平衡。协和医院心理科门诊数据显示,中老年玩手机引发的焦虑症状增多,占门诊就诊人群的16.4%。
第四,记忆力变差,大脑“变迟钝”。睡眠紊乱本身就会影响记忆巩固。哈佛大学一项认知功能跟踪研究证实,持续半年每天睡前用手机者,记忆测验平均分下降13.6%。
第五,代谢受损,体重飙升或血糖波动。经常熬夜、睡不实会让胰岛素敏感性变差,3个月后血糖异常发生风险增加11.9%,肥胖发生率提升8.2%。难怪体重不知不觉“悄悄超标”,血糖、血压也容易出问题。
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养成规律作息。建议每天固定点关闭电子设备,可设定闹钟、自动关机等小工具辅助。
换成低刺激性睡前活动。短短10分钟的泡脚、轻度拉伸,都比刷手机更有助缓解身体和大脑压力。
使用“夜间模式”或滤蓝光软件,减少蓝光刺激。即使白天使用手机,也应习惯性调低亮度或开启护眼模式。
睡前不讨论激烈话题,避免信息过载。与家人聊些轻松的话题、读纸质书,都能让大脑慢慢“降温”助眠。
出现持续失眠、健忘、视力加重等问题时,切勿硬挺。建议及时就医,获得专业睡眠管理建议,并根据医生指导随时调整生活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力健康指南》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与睡眠障碍临床数据分析》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