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一般人巴不得走上高位,尤其还是皇帝亲自提拔的官,哪有不干的道理?
可朱元璋的小舅子,硬是当着他的面跪下求饶,说什么也不敢接这个官,还说了句:“请放我一条生路!”这话听起来吓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好心提拔亲戚,结果亲戚却吓得直打哆嗦,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让人不寒而栗的秘密?
没想到,喝酒也能救命
明朝初年,朱元璋登基后忙着分封功臣。论功行赏时,他突然想起一个人——自己的小舅子郭德成。
郭德成是皇后郭宁妃的亲弟弟,按理说该荣华富贵享不尽。可朱元璋翻遍功臣名册,发现这位小舅子竟只做了个小小的舍人。
朱元璋马上把郭德成找来,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可是一家人,郭宁妃是你亲姐姐,你怎么混得这么惨?朕这就提拔你做大官!"
郭德成听了,不但不高兴,反而满脸为难。
他挠着头,一脸不好意思地说:"皇上,我这人有个毛病,特别能喝,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当了大官哪有时间喝酒啊?我这小官挺好的,既有俸禄又有闲暇。还是请皇上放我一条生路吧!"
朱元璋没想到郭德成不为五斗米折腰,反而为五斗酒低头。
他哭笑不得,又有点生气,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小舅子不求权位,反而是好事,就随他去了。
还特意赏赐他三百坛好酒,让郭德成乐得合不拢嘴。
一场意外的姻缘
故事要从头说起。洪武之前,朱元璋还是个带兵的将领。有一次,他率兵路过郭家村,天色已晚,只好在村里借宿。
郭家是当地大户,家主郭山甫为人热情,把朱元璋一行人安顿得妥妥当当。
饭桌上,郭山甫多看了朱元璋几眼,眼睛越看越亮。
等客人都散了,郭山甫单独找到朱元璋,说了句让人意外的话:"将军面相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朱元璋谦虚地笑笑,没当回事。谁知郭山甫又说:"我有个女儿,年方十八,温柔贤惠。如果将军不嫌弃,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你。"
朱元璋正缺个贤内助,郭家姑娘又端庄大方,当下就应了。两人成亲后,郭家几个儿子也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
一句失言,竟让他出家当和尚
郭德成真的很能喝。朱元璋有时兴致来了,也会找他一起喝酒解闷。那天,朱元璋在御花园设宴,邀郭德成作陪。
酒过三巡,郭德成已经醉醺醺的,说话也不过脑子了。他指着花园里一尊光头石像,含糊不清地说:"这石像光溜溜的,跟和尚似的。"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脸色都变了。
朱元璋年轻时曾在皇觉寺出家为僧,因此最忌讳别人提及"和尚"、"光头"之类的词。郭德成这一番话,简直是踩了朱元璋的痛脚。
朱元璋脸色一沉,宴席上的气氛顿时凝固。郭德成虽然醉了,但也感觉到不对劲,赶紧闭嘴不说话了。
回家后,郭德成越想越怕。自己的失言可能惹怒了皇帝,后果不堪设想。
思前想后,他决定先发制人——第二天一早,他直接剃了头发,跑到城外一座寺庙出家当和尚去了。
朱元璋得知后,气也消了大半,觉得这小舅子挺有意思。
过了几个月,朱元璋下旨让郭德成还俗回家,并笑着对他说:"朕气消了,你也别吓得躲进庙里了。"
明哲保身的高手
洪武后期,朱元璋越来越多疑。
他开始大规模清洗功臣,李善长、胡惟庸等开国元勋一个个人头落地。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就连朱元璋的儿子们也提心吊胆。
这场腥风血雨中,郭德成却安然无恙。原因很简单——他从未担任过高位,也从未参与过朝政。
朱元璋杀的都是那些位高权重、可能威胁皇权的功臣。而郭德成只是个整天醉醺醺的小官,根本构不成威胁。
郭德成的几个兄弟因为跟随朱元璋打江山,都得到了高官厚禄。
可惜好景不长,洪武后期的大清洗中,他们也难逃厄运。唯独郭德成,因为不求上进,反而活得最滋润。
明朝有个成语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郭德成就是个中高手。
他深知在权力场中,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他不是不想当大官,而是看透了官场的险恶,明白无欲则刚的道理。
一杯明白酒,喝出聪明路
提起郭德成,宫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人太聪明了!"
郭德成嗜酒如命不是装的,他确实非常喜欢喝酒。
但他也把"嗜酒"当成了自保的护身符。在那个人人争权夺利的年代,他以酒为伴,远离权力中心,成功避开了危险。
朱元璋常说:"郭德成就是个酒鬼,整天就知道喝酒,没什么大用处。"但正是这个"没什么大用处"的评价,让郭德成在血雨腥风中全身而退。
郭德成很懂得明哲保身之道。
当别人争先恐后往上爬时,他却悠然自得地享受平凡生活。他不是不聪明,恰恰是太聪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郭德成时常拿着酒坛,醉醺醺地走在街上,嘴里念叨着:"做人嘛,开心最重要。"路人都当他是个不求上进的酒鬼,却不知这酒鬼比很多精明人活得都明白。
郭德成能看清楚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出身贫苦,一路打拼到皇帝宝座,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哪怕是曾经的功臣。郭德成明白,在这样的君王面前,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不引人注目。
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许多开国功臣人头落地。
每当听闻又一位大臣被杀,郭德成就会默默举起酒杯,为逝者送行,也为自己的选择庆幸。
就这样,郭德成在朱元璋统治的风暴中心,做了一个"无为"的旁观者。
他不求进取,不争不抢,反而活得最长久。这或许就是古人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郭德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奋勇向前。
有时候,明哲保身也是一种智慧。郭德成看透了权力的本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不是懦弱,而是聪明。
在那个吃人的年代,能保全性命已是不易。郭德成用一杯酒,却喝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明史·外戚传》、《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传》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