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进入秋季,中国股市的表现与经济基本面出现明显差异。经济数据显示增长动能不足,企业盈利压力加大。A股却在8月迎来显著上涨,成交量活跃。在经济数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股市为何能逆势上涨?
以创业板指和科创50为例,截至9月18日分别上涨44.56%和39.58%。在这些指数背后,真正推动涨幅的是以光模块、算力芯片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
新易盛、中际旭创、工业富联等公司在沪深300指数中贡献了近一半的涨幅。其中,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光模块企业归母净利累计同比增速达128%。
北美四大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的资本支出达到2283亿美元,同比增长54.85%。这些投入大量流向AI训练与部署基础设施,也就是算力。
国内相关企业如“易中天”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以较强的技术能力和成本优势,成为国际客户的重要供应商。
那这种结构性上涨是否意味着市场的失衡,甚至泡沫化?确实,中证红利指数年内下跌2.82%,食品饮料、煤炭等传统行业板块多数下行。
但这并不能说明市场失控。历次牛市初期,往往都是科技板块率先启动。2012年至2015年、2019年至2021年的两轮牛市也都呈现出类似的路径科技成长先涨,随后价值板块补涨。
从时间上看,2024年9月以来宏观政策开始转向稳增长,各地陆续放松楼市限购政策,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
虽然政策确实提供了市场信心,但若无产业逻辑支撑,这种上涨难以持续。目前科技板块的盈利能力已经在中报数据中体现出来,部分企业的利润增速甚至超过100%,并不是单纯依赖估值提升。
不过,这种“股强经弱”也不是没有风险。短期内,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波动;中长期则要警惕估值过高带来的调整压力。
总的来说,“股强经弱”并不意味着市场脱离现实,而是对结构调整和产业趋势的一种前瞻性反映。
投资者若只盯着宏观经济数据,容易忽视市场背后的产业逻辑与盈利支撑;若只看到科技股的上涨,又可能忽略了市场风格轮动的可能性。
股市的上涨往往先由科技等成长板块带动,随后扩散到价值和周期行业。本轮行情是否能延续,还需关注政策动向和基本面修复的节奏。对投资者而言,“股强经弱”的阶段可能意味着机会,也提醒人们保持理性,不忽视潜在风险。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