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特斯拉迎来了一场关乎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
公司董事长罗宾·丹霍姆向全球股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未能获批,马斯克很可能离开特斯拉。

这场投票的截止日期为11月5日,初步结果将于11月6日的年度股东大会揭晓。
特斯拉后续举措备受瞩目,全球各界皆翘首以盼,静候其下一步落子。
这份薪酬方案,数字极其惊人。总额高达1万亿美元,持续周期为七年半,按科技巨头高管薪酬惯例,这样的长周期并不罕见。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不是简单的“高管分钱”,而是与业绩和公司未来深度绑定。

该方案核心设置了两道“门槛”:一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二是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得以进一步提升。
只有在这些硬性目标全部落地,马斯克才能真正拿到这笔薪酬。
目前,马斯克手中还握有特斯拉约15%的股份。若方案通过,这将成为全球公司史上最高额的高管薪酬计划。
以2024年为例,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薪酬约达9800万美元。马斯克的薪酬方案,即便与业绩相绑定,额度上的悬殊差距仍令市场为之震动。

“马斯克不可替代论”主导董事会
特斯拉董事会言辞笃定地宣称:马斯克堪称特斯拉的灵魂人物。从早期濒临破产到如今全球电动车龙头,马斯克的战略和管理被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
尤其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关键领域,马斯克的个人推动力被认为不可或缺。罗宾·丹霍姆强调,只有给足马斯克激励,才能保证他全身心投入特斯拉。
马斯克自己也早有表态。
最近一次财报电话会,他公开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足够控制权”,他不会推动“机器人军队”等特斯拉下一阶段的核心项目。

控制权与创新项目推进,已经深度绑定。
机构投资者“泼冷水”
然而,另一边,诸如ISS、GlassLewis等全球闻名的股东顾问机构,还有部分美国州财政官员、SOC投资集团等投资者组织,秉持坚定立场,予以坚决反对。理由很直接:
薪酬总额过大,可能严重稀释普通股东的权益;担心董事会缺乏对马斯克的有效制衡,长期回报难以保障;绩效目标虽有,但额度与实际风险不成比例。
ISS的立场一以贯之。
此前他们就曾因“薪酬与回报脱节、额度不合理”否决过亚马逊高管激励案,这次在特斯拉问题上同样强调要捍卫股东利益。

方案通过:特斯拉战略延续,行业格局稳
如果1万亿美元方案顺利通过,马斯克大概率留任。对于特斯拉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战略连续性得以保障。
自动驾驶L4和“机器人军队”等重点项目可以继续推进,特斯拉在全球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创新步伐不会被打断。
同时,面对比亚迪、大众等竞争对手,特斯拉也能继续依托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和决策力,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反之,如果股东否决方案,马斯克很可能选择离开特斯拉。短期内,公司内部势必迎来动荡,“自动驾驶”“机器人军队”等关键创新项目可能暂停或延后。
由于马斯克在投资者、市场和员工中的号召力无人能及,企业文化和创新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外部来看,特斯拉品牌影响力减弱,竞争对手趁机追赶,行业格局或将发生变化。比亚迪、大众等车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资本市场层面,特斯拉股价可能出现剧烈波动。参考2022年拆股时,特斯拉股价一度波动5%-8%。

这场“史诗级薪酬案”不仅是特斯拉与马斯克之间的博弈,也是全球科技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何设计激励制度,既能让核心人物有动力全力以赴,又能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不被稀释?
马斯克式的“超高薪酬+绩效绑定”模式,确实能最大化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冲劲,但巨额激励也容易引发治理争议,考验公司治理的平衡智慧。
1万亿美元的薪酬投票,不只是特斯拉的“小事”。

这场牵动全球的抉择,将决定特斯拉的未来走向,也会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一份现实范本。
是继续押注“马斯克神话”,还是以更审慎的态度权衡创新与治理,最终结果即将揭晓。
欢迎评论区发表留言你的看法。
参考来源:特斯拉董事长呼吁批准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
大众日报2025-10-29 11:58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