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江苏各地的消费“烟火气”里,飘散出浓郁的文化味儿,成为假日经济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各地博物馆纷纷“上新”,拿出“看家本领”,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沉浸式的研学、夜游活动,引领观众开启深层次、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扬州博物馆的文博体验中心里,孩子们正在用五彩琉璃片拼贴一匹小马。在体验之前,孩子们参观了正在热展的《猛犸象的“朋友圈”——大连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特展》。这场“微研学”活动,让有趣的创意与文化撞个满怀。学生魏芊菡兴奋地告诉记者:“我看到了猛犸象和其他的远古动物,还知道了羊是属于牛科的,我觉得增长了很多知识。”
假期里,全省89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南京博物院开启12小时“文化流水席”,供给279场活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全新推出“今熙有戏”实景园林沉浸式夜游;六朝博物馆的六朝有好“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游客夜游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延时开放期间,开启了“夜游运博·千年流光”系列活动,让观众在沉浸式展览、非遗展演、夜间研学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全省各大博物馆共推出227个临展特展,1100多场社教研学活动。苏州博物馆假期首日开新展,“铸河山——中国青铜时代的兵器”特展首次公开展出50余件套苏博馆藏青铜兵器。宿迁市博物馆推出的“酒器文物特展”,人气高涨;在淮安市博物馆,“梅森瓷器三百年艺术巡礼”正式开展,沉浸式地讲述欧洲第一名瓷的诞生传奇。游客董可欣说:“我觉得跟中国瓷器稍微有些不同,看完之后非常打动我。我觉得也促进了中西方瓷器文化的交流,是很有意义的展览。”
走出博物馆,同样人头攒动。可看、可玩、可体验的沉浸式消费场景,编织出一幅幅流动的文化图景。文创商店里,围绕文物开发的丝巾、文具、茶具等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无锡博物院的北广场,无锡人的宝藏市集——西水市集带着60多家创意摊位再次回归,涵盖精致文创、非遗手作、闲趣美食,更推出“盲盒式”演出,随时随地开出无限惊喜。摊位主理人介绍:“主要展示我自己做的一些作品,比如手工蜡烛,都是我们农场自己手作的。”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顾倩颖
通讯员丨扬州台 宿迁台 淮安台 无锡台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刘嘉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