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摊牌:制裁时间到了,拉黑俄罗斯石油巨头,也影响中国

10月22日,特朗普表示已经放弃和普京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峰会计划,原因是没有看到俄罗斯在俄乌停火问题上有什么积极的态度,因此他不想和普京浪费时间。

特朗普还谈到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原话是:“我觉得时间到了,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特朗普决定扩大制裁俄罗斯,这将是美国对俄罗斯实施过的最大制裁之一。根本原因就是普京不想谈判。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OFAC)随即把俄罗斯前两大石油公司及其30多家子公司列入黑名单,不仅违反制裁将面临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与这些企业有重大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还可能遭遇二次制裁。

这记组合拳不仅打向俄罗斯能源产业,更直接波及中国、印度等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对中国而言,一场关乎能源安全与金融自主的考验已然来临。

首先得看清这轮制裁的狠辣之处。不同于以往针对性的技术限制,这次直接把俄罗斯石油产业的"领头羊"列入黑名单,相当于切断了这些企业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联系。

要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用户提到的前两大巨头)控制着俄罗斯超过60%的石油产量,而中国自2023年起就成为俄罗斯石油最大进口国,2024年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3%,其中近七成来自这两家巨头及其子公司。

这就意味着,中国能源进口的"主动脉"之一突然面临被外部势力掐住的风险。

更棘手的是二次制裁条款,这相当于逼迫全球金融机构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中资银行若继续与受制裁企业开展业务,可能面临被排除在美元清算体系之外的风险,这正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欧制裁俄罗斯时用过的"金融核武器"。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不也买俄罗斯石油吗?为什么单说中国受影响大?看看特朗普对印度的态度就知道了。

就在制裁宣布前三天,特朗普还威胁印度"若再买俄石油将承受巨额关税",甚至编造"莫迪承诺停止购买"的虚假消息。

印度外交部虽紧急否认,但从其近期进口数据看,9月印度俄油进口量已环比下降18%,显然是迫于压力。

而中国的情况不同,一方面我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是印度的三倍多,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原油进口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立场,拒绝盲从美国的单边制裁,这就使得我们既不能像印度那样轻易妥协,又必须应对随之而来的制裁风险。

不过,中国早就不是十年前那个面对外部制裁手足无措的样子了。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的前车之鉴,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并积累了应对经验。

光明网曾指出,美国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冻结央行外汇储备等措施,倒逼俄罗斯加速推进本币结算和金融自主,这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目前,中国央行推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0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达1259家,虽然体量仍不及SWIFT,但在能源贸易结算中的作用正在快速提升。

据俄中商会数据,2024年中俄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从2022年的15%跃升至42%,这次制裁反而可能成为进一步提升本币结算的"催化剂"。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也在完善相关规则,《跨境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正是为了防范支付风险,确保跨境能源贸易结算通道的安全。

在能源供应多元化方面,中国的布局更显前瞻性。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正在发挥关键作用,俄罗斯学者就曾强调"上海精神"对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就在特朗普宣布制裁的同一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原油供应协议,将每年从哈国进口的原油量提升至3000万吨,同时加快推进中哈输油管道三期扩建工程。

此外,中国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的合作也在深化,2024年中东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已恢复至35%,形成了对俄油进口的有效补充。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降低对传统油气的依赖,2025年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已突破12%,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使得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这些都为应对短期能源供应波动提供了缓冲空间。

企业层面的应对同样展现出韧性。对于与俄罗斯石油巨头有合作的中资企业来说,合规经营成为首要任务。

同时,企业也在加快技术合作的本土化进程,比如在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中方企业已实现核心设备的自主化供应,减少了对第三方技术服务的依赖,这就使得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俄能源产业的图谋难以得逞。

不得不说,特朗普政府的这轮制裁本质上是"以能源为武器"的霸权行径,不仅破坏了国际能源贸易秩序,也损害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

美国一方面强迫其他国家放弃购买俄油,另一方面却趁机向欧洲、亚洲兜售自己的高价液化天然气,这种"双重标准"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

从长远看,这次制裁风波可能成为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契机。中国始终坚持的"多元合作+系统防护"策略,正在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深化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能源定价和贸易体系;通过加快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建设,提升抵御外部金融制裁的能力;通过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转变。

正如俄中商会会长所言,"上合组织吸引力逐渐增强,中国作用尤为关键",在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机制正在成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稳定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短期挑战。制裁初期可能出现的原油进口成本上升、部分合作项目延迟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同应对。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潜力,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

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拥有无可替代的市场吸引力和议价能力,这是我们应对外部压力的最大底气。

特朗普的制裁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终究阻挡不了全球能源贸易多极化的趋势,更动摇不了中国维护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

参考资料:

美欧宣布对俄实施新制裁——光明网

从宣布到取消 特朗普与普京会晤为何被“急踩刹车”?——环球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财经   俄罗斯   中国   巨头   石油   时间   能源   印度   美国   原油   企业   金融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