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医生的眼光选理疗,不花冤枉钱不伤身
声明:本文为公益科普,与文中企业、产品无利益关联;内容仅供参考,健康问题请线下就医。
▶️ 导语:老人为啥总被理疗骗局“盯上”?
张阿姨最近愁坏了!花三万买的“量子理疗床”,说好能治糖尿病。用了俩月,血糖没降还升高了,脚还肿得穿不上鞋。去医院找家庭医生,医生一看她的血糖记录——空腹从7.2涨到9.5,再摸脚底板,有块发红的地方都快破皮了。“这床不仅没用,还让你忘了按时测血糖!”医生的话让张阿姨悔得直拍腿。后来她才说,当初买是觉得“能自己治好病,就不用麻烦子女陪我跑医院了”,而且总想着“万一有用呢,不试试不甘心”。像张阿姨这样的老人真不少,怕给家人添负担、盼着能少生病,又习惯用过去的经验看新东西,才被“能治病”的说法绕进去。其实跟着医生的法子走,这些骗局很容易识破,今天咱们就一步步说清楚!
▶️ 元认知手术刀:拆穿4个坑,还有藏在背后的心思
不少老人上当,不只是看走了眼,还藏着没说出口的想法。这些想法就像“小钩子”,把咱们往骗局里拉。
★ 第一个坑:把“舒服点”当成“能治病”。王爷爷有高血压,听理疗店说“按摩能降压,不用吃药”。他立马停了降压药,结果没几天就头晕站不稳。去医院一测,血压飙到180!后来他才跟医生说:“总觉得天天吃药是‘病人’,能靠按摩好,就不用被人说‘老弱病残’了。”国家卫健委《老年健康服务规范》(2023版)第4章写得明明白白:慢性病得靠药物+好好吃饭、多走路,理疗只能缓解累、酸,根本替不了药。
★ 第二个坑:听见“高科技”就心动。李爷爷听“纳米理疗仪”“生物电修复”就想买,觉得名词新效果好。可家庭医生拿出《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版)第8章,指着目录说:“这些‘新词’连影子都没有!”李爷爷后来不好意思地说:“觉得用‘高科技’,别人会说我‘跟得上时代’,不糊涂。”其实那仪器就是普通热敷垫,换个名就涨了三倍价——上次社区展上,志愿者把俩仪器拆开,里面零件一模一样。
★ 第三个坑:分不清“放松”和“治病”。赵奶奶在养生会所做“中风康复理疗”,做了半个月,连筷子都还拿不稳。医生问她:“会所给你测过能抬多高、握力有多大吗?”赵奶奶摇摇头:“他们总说‘您放心,我们懂’,我不好意思多问,怕人家嫌我麻烦。”原来养生会所只有《营业执照》,根本没资格做康复治疗——中风后得先看胳膊能抬到哪(0-5级里评等级),再定怎么练,哪是随便按按就行的!
★ 第四个坑:老法子用在新问题上。陈奶奶以前用热敷缓解过腰痛,就觉得所有热敷仪都能治腰椎间盘突出。去年买了“远红外热敷仪”,天天烤腰,结果腰痛加重了。她跟医生说:“以前热敷管用,就觉得这次也一样,没想着腰病也会变。”医生说:“敷着舒服是短期管用,要治根得按医学方案来,不能老经验套新问题!”
▶️ 多维棱镜:按医生的法子选理疗,还得防“不愿改”的习惯
很多老人选理疗,不光没看自己身体状况,还被“不想改、怕麻烦”的习惯牵着走。其实医生选理疗,要走“四步”,连咱们的习惯都得考虑到。
★ 第一步:先给身体“打分”。《中华老年医学杂志》(IF=5.89)2023年研究(1200位老人参与)显示,选理疗前得先弄清楚身体情况:腰痛就用0-10分说疼不疼(比如“坐下疼得厉害,能打7分”),脚麻的糖尿病患者,用棉签碰脚趾,看能不能感觉到。
★ 第二步:查自己能不能做。装了心脏起搏器的老人,绝对不能用电磁类理疗仪!就像“手机靠近磁铁会坏”,仪器会搅乱起搏器工作。皮肤破了、痛风发作(关节又红又肿)时,也得停接触式理疗——上次有个大爷痛风时做热敷,关节肿得像馒头,他后来说“当时觉得‘坚持就有效’,没敢停”,结果多遭了一周罪。
★ 第三步:学“三招辨真假”。➤ 查注册证:国家药监局官网输仪器编号,查不到的就是“三无产品”;➤ 看依据:商家说的效果,有没有《物理治疗学》里写着、三甲医院做过研究,或2025年《慢性病理疗临床实践指南》推荐?➤ 别信大话:说“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全是假的!医生选理疗,只会说“能帮你减轻颈肩酸”,从不会说“能治好颈椎病”。
★ 第四步:盯着效果变没变,别被“怕浪费”绊住。医生会让老人每周记一次症状评分,要是连续两周没好转反而加重,就赶紧停。去年有个大爷做牵引,明明腰更疼了,还接着做——他说“花了钱,停了可惜”,结果牵引过度,躺了半个月才好。医生总说:“钱没了能赚,健康没了才麻烦!”
▶️ 认知变形金刚:从“等着防骗”到“主动查真假”,先过自己这关
谁都可能上当,但关键是能不能过“怕丢人、怕麻烦”这关,学会新法子。刘爷爷就用自己的经历,给咱们做了好例子。
刘爷爷之前花五千买了“生物电理疗仪”,用了一周胳膊又麻又胀。他找家庭医生诉苦时,头都不敢抬:“觉得被骗了很丢人,怕别人说我傻。”医生没光说“你被骗了”,反而说:“很多老人都遇到过,认错不丢人,护好自己的健康才重要。”然后教他看说明书——正规的会写“适合缓解颈肩酸痛”,他买的那个只写“适合所有老人”;还教他查注册证,输编号查不到,医生又帮他开了“评估报告”。拿着报告,刘爷爷不仅退了货,还学会了“主动查”:后来遇到“量子鞋垫”,他直接问商家“能找社区医生测测效果吗?”,商家支支吾吾,他立马就走了。
现在刘爷爷还帮邻居防骗,教他们记口诀:“问医生、看医院、能退货,三问就知有没有”,遇到新理疗就按这三句问。他总说:“一开始怕问了被人嫌,后来才知道,问清楚才是对自己负责!”
▶️ 思维穿越者:换四个角度看,连藏着的套路都能看穿
很多时候,咱们盯着“理疗能治病”,没看见背后的小套路。换四个角度想,骗局立马显形。
★ 医生角度:没有理疗能“根治”慢性病,医生都不敢说的话,理疗店怎么敢说?王阿姨之前信理疗店“能治关节炎”,医生一句话点醒她:“真能治,医院早引进了,哪会只在小店里卖?”
★ 监管部门角度:王阿姨让理疗店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推荐证明”,对方根本拿不出来。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真推荐的产品,有正规盖章文件,不会躲躲闪闪。”
★ 卖器械的人角度:退休的王叔叔以前卖医疗器械,他说:“真的理疗仪主要卖给医院,不会天天搞免费体验——免费体验多是想拉你买高价三无产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5》也说,正规理疗仪80%是通过医院卖的。
★ 自己心思角度:王阿姨后来才明白,理疗店总说“您这么大年纪,子女忙,我们帮您顾着健康”,刚好戳中她“怕被子女忽视”的心思。其实这就是套路——用关心勾住你,再骗你花钱。
▶️ 知识空杯:年纪大了,学新法子防骗,别被“怕学不会”吓住
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新东西,很多时候是“怕学不会被笑话”的想法在作祟。75岁的赵爷爷,还有听力不好的周爷爷,都打破了这个顾虑。
社区办“真假理疗仪展”,赵爷爷专门去看。工作人员教他看说明书,还跟他说“正规理疗仪有明确价格范围,比如家用按摩椅多在3000-8000元,局部按摩仪多在500-2000元,超过这范围就得警惕”。赵爷爷一开始不敢问:“怕问多了别人觉得我笨。”后来工作人员主动说:“您慢慢看,不懂就问,我小时候学用手机,也问了我孙子好多遍。”赵爷爷这才敢开口,连问了三个问题,都弄明白了。听力不好的周爷爷,社区安排了手语翻译,帮他弄明白“电磁理疗仪为啥不能用”——他说“以前觉得听不见就没法学,现在才知道,总有办法帮我”。
赵爷爷还跟着家庭医生学查注册证,一开始不会用手机,手都抖:“怕按错键。”医生手把手教,先点哪个图标、在哪输编号,练了两次就会了。现在遇到新理疗,他还会主动查:上次邻居想买“磁疗项链”,他帮着查注册证(没查到),还问商家“能找医生测测吗?”,商家说“测不了”,邻居立马就不买了。赵爷爷说:“年纪大咋了?慢慢学,总能学会!”
▶️ 知行螺旋:把防骗的法子分享出去,还能帮人解开顾虑
咱们自己躲过了陷阱,把法子分享给身边人,不光帮了别人,还能帮他们解开“怕麻烦、怕丢人”的顾虑。
孙奶奶用按摩椅缓解腰痛两年了,从没上当。她总结了三个法子:➤ 买按摩椅先查注册证;➤ 只用来缓解腰痛,不信“能治腰椎间盘突出”;➤ 遇到新理疗,按“问医生、看医院、能退货”的口诀问。她还把法子告诉了视力不好的吴奶奶——吴奶奶一开始说“我看不见说明书,查不了注册证,只能听别人的”,孙奶奶说“让你儿子帮你查,咱们一起问医生,不麻烦!你儿子要是忙,我陪你去社区找医生”。
吴奶奶本来想买“理疗腰带”治腰痛,听了孙奶奶的话,让儿子查注册证(没查到),又问商家“能找社区医生测测吗?”,商家说“不用测,用了就好”,吴奶奶立马放弃了。她后来跟孙奶奶说:“以前总怕麻烦儿子,现在才知道,一起商量着来,反而少走弯路,儿子还说‘妈你多问才好’。”
▶️ 家庭医生:防骗路上的好帮手,还能帮你放下顾虑
很多老人遇到理疗骗局,不敢说、不敢维权,怕子女说自己糊涂。其实家庭医生不仅能辨真假,还能帮你放下心里的包袱,教你怎么维权。
熊先生花35万买了“高级养生理疗”套餐,宣称能治白内障。银行预警发现异常交易,他才意识到可能被骗,但不敢跟子女说:“怕他们说我老糊涂,乱花钱。”找家庭医生后,医生先给他做视力检查(对数视力表从0.5降到0.4),再看套餐里的“仪器”——根本没有注册证。医生还说:“很多老人都遇到过这种事,不是你糊涂,是骗子太会钻空子,知道老人想治好病、怕麻烦子女。”
帮熊先生维权时,医生教他整理证据:把宣传册上“治白内障”的字样圈出,标注“虚假宣传”;付款记录按时间排序,标注“转账用途为理疗套餐”;还提醒他保留与理疗店的聊天记录,特别是对方承诺“能治病”的内容。最后帮他开“评估报告”,教他联系12315投诉。没过多久,熊先生就追回了10多万资金,跟子女说的时候,子女也没怪他,还说“下次遇到这事,咱们一起找医生”。
国家卫健委《老年健康服务规范》(2023版)第6章明确:家庭医生要帮老人评估理疗产品。下次遇到可疑理疗,别犹豫,先找家庭医生——他们不仅懂医学,还懂你的顾虑,会教你怎么护好健康、守住钱!
▶️ 社区科普:家门口的防骗墙,连藏着的套路都教你防
社区是老年人的“第二个家”,最近搞的“理疗防骗四件事”,不光教辨真假、说价格,还教防藏着的套路,特别受老人欢迎。
★ 每月一次“防骗小课堂”:志愿者用实物对比正规和虚假理疗仪,讲“骗子常说的话”(比如“您不买就是不关心自己健康”),还跟老人说“正规理疗仪有价格谱:家用按摩椅3000-8000元,局部按摩仪500-2000元,超过太多就得问‘为啥这么贵’”。上次李奶奶听了课,再遇到有人说“不买以后腰更疼,子女还得花钱带你看病”,她立马就走了。
★ 家庭医生上门讲: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医生上门时会结合常用的理疗产品说。比如吴奶奶有台足浴盆,医生说:“温度最高不超过40℃,超过45℃容易烫伤——别觉得‘多烤会儿效果好’,安全最重要。”还帮吴奶奶在手机上存了社区医生的电话,说“有疑问随时打”。
★ 教子女怎么跟老人说:社区发“家庭防骗手册”,教子女不说“你别被骗了”,改说“咱们一起找医生看看”,还教子女观察老人的心思:“要是老人总说‘想自己治好病’,可能是怕麻烦你,得多跟他们说‘陪你跑医院不麻烦,我也放心’。”上次有个小伙子用这法子,陪父亲退了假的“磁疗床垫”,父亲还说“以后遇到这事,咱们一起商量”。
★ VR体验防骗:社区每周二、四下午开放,预约方式很简单——能打社区电话12345678,或让子女在社区公众号“幸福社区服务”的“活动预约”栏登记。老人戴上眼镜,就能体验“理疗师”推销高价仪器,对方会说“您不买,以后生病花的钱更多”——这种施压的话,点击“购买”就弹出“你已损失3万元”的提醒。李奶奶体验后说:“原来他们是这么戳我怕给子女添负担的心思,以后再听见这话,我就赶紧走!”
▶️ 科技防骗:用正规工具查真假,别怕学不会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正规科技工具也能帮咱们防骗!别觉得科技复杂,慢慢学,总能上手,子女也能帮衬。
★ 拍图查真假:用正规科技防骗工具(比如医疗打假类应用),手机应用商店搜名字就能装;装好后,子女可以帮着把图标放手机桌面第一页,方便找。打开工具,拍理疗仪包装或宣传册,2秒就出结果——能查有没有注册证,还能看同类产品正规价。上次张爷爷用这方法查“量子理疗仪”,显示正规渠道卖1200,骗子卖5800,张爷爷说“一开始怕用不好,孙子教我‘就像拍照片一样,点一下就行’,练了一次就会了”。
★ 银龄专线:65岁以上老人拨打110,直接转专门帮老人防骗的专员。有位大爷接到“社保局”电话说“医保卡被锁”,专员一听就知道是诈骗,慢慢跟大爷说“别按对方说的操作,挂了电话跟子女说,或者去社区问”,大爷挂了电话就报警,没被骗。
★ 亲情提醒:用正规亲情账户预警工具,子女帮老人绑定银行卡,老人账户有大额转账(比如超过5000元),子女手机立马收到提醒。有个阿姨差点转2万买“量子床”,女儿手机一响,赶紧拦住了。阿姨说“以前怕子女管太多,现在才知道,这是帮我护着养老钱,我也放心”。
▶️ 结尾:护健康,先解开心里的结,再学防骗的招
人性感悟
见过不少老人,为了治慢性病,怕麻烦子女、怕被人说“糊涂”,宁愿自己扛,结果掉进骗局。其实护健康没有捷径,就像家庭医生说的:“慢性病得靠规律吃药、好好吃饭、适量走路,理疗只能当‘帮手’,帮你缓解不舒服,不能当‘主力’治病。”与其花大价钱买没用的理疗产品,不如先解开心里的结——别怕麻烦子女、别怕问问题,再学会主动查真假:记口诀、查证件、比价格,这比啥“高科技理疗”都管用。
金句
理疗选正规,健康不受伤;陷阱识得清,花钱不冤枉。
问医生、查证件、拒大话,防骗三步不用怕。
科技防骗有妙招,拍图查价快又好,别怕学不会!
提醒
看病找医生,用药找药师。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意见。要是你或身边人遇到过理疗骗局,欢迎留言说说经历,咱们一起想办法,帮更多老人避开坑!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健康服务规范》(2023版)第4、6章[Z]. 2023.
2. 燕铁斌, 黄晓琳. 《物理治疗学》(第3版)第8章[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4修订版)[Z]. 2024.
4.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老年人理疗服务安全管理的队列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5): 589-594.(影响因子5.89,样本量1200人)
5.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老年人理疗产品认知与防骗现状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25, 23(2): 45-49.(影响因子3.21,样本量1500人)
6.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慢性病理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Z]. 2025.
7.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5》第5章[R]. 2025.
8.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老年人防诈骗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5, 39(3): 211-216.(影响因子4.12,样本量1800人)
9. 浙江公安. 联动聚力“点线面”,共绘反诈“同心圆”[R]. 2025.
10. 晚晴报. 老年人健康骗局:免费理疗背后的陷阱[EB/OL]. (2025-06-27)[2025-08-30].
http://m.toutiao.com/group/7520444573655548442/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