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演艺圈总有新星代演员的出现,一些老戏骨有的难以转型,就只能被淘汰出去,不过温峥嵘是一个很特殊的人。
她在娱乐圈多年,属于戏火人不火的典型,但靠着自己实力派的演技,她这么多年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积攒了不少粉丝。
如今人到中年,珍惜了大半辈子的羽毛,却一朝功亏一篑,被负面新闻裹挟着,遭受了很多的骂名,最后连国家都忍不住出手了。

很多人都因为温峥嵘的名号,才跑到直播间买东西,后来发现货不对板,“温峥嵘” 带货也是骗人的,难免对她产生了不好的感觉。
来自江苏的刘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 “温峥嵘” 直播推荐一款 “明星同款祛斑精华”,直播间里的 “温峥嵘” 拿着产品展示,还分享自己 “拍戏熬夜长斑,靠这款精华改善” 的经历,刘女士想着是熟悉的演员推荐,应该靠谱,便花 698 元买了两瓶。

可使用半个月后,她脸上不仅没祛斑,反而出现红肿瘙痒,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判断是护肤品成分刺激导致的皮肤过敏,她联系直播间客服要求退款,对方却以 “使用方法不当” 为由拒绝,再想沟通时,直播间已将她拉黑。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发生,山东的王先生在 “温峥嵘” 直播间购买了一款 “智能扫地机器人”,宣传时说 “能自动导航、清扫无死角,还能连接手机 APP 操控”。

可收到货后发现,机器人经常卡顿,甚至会撞到家具,根本无法连接手机,他找平台投诉,平台要求他提供 “主播是假冒” 的证据,可他只是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能力去鉴定直播画面是否为 AI 合成,最终维权无果,只能自认损失。
这些消费者带着对温峥嵘的信任下单,却在收到劣质商品后陷入维权困境,不仅损失了钱财,有的还因使用问题商品影响了身体健康。

温峥嵘自己也是受害者,莫名被使用了肖像权,名誉权也受到侵害,还要承受消费者的怒火,这哪能行?
有不少消费者在她的官方社交账号下留言,质疑她 “为了赚钱卖假货”,甚至有过激言论指责她 “欺骗粉丝”,这让温峥嵘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她在后续采访中提到,自己看到那些负面评论时既委屈又愤怒,明明是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却要替不法商家承担骂名。
更让她无奈的是,有网友发现,不同时间段、不同平台上,竟有多个 “温峥嵘” 同时直播,有的在卖美妆,有的在卖家居,有的在卖食品,这些 “温峥嵘” 的神态、语气与她本人高度相似,不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破绽。

其实早在 2025 年 4 月,温峥嵘就发现有商家打着她的名义用 AI 带货,当时她立刻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澄清视频,清晰说明自己从未授权任何商家使用个人形象带货,目前只有抖音官方账号会偶尔进行公益直播,其他以 “温峥嵘” 名义带货的直播间均为假冒,还反复提醒大家不要轻信,避免上当受骗。
这段澄清视频发布后,短时间内获得了超 180 万点赞,不少粉丝表示会帮她留意假冒账号,但侵权行为并没有因此停止。

温峥嵘的团队也投入大量精力维权,团队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专门成立了维权小组,每天从早到晚巡查各大直播平台,一旦发现假冒账号,就立即截图、录屏取证,然后通过平台投诉渠道提交举报信息。
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能举报十几个冒充温峥嵘的账号,涉及抖音、快手、淘宝等多个平台,可这些账号往往是 “封了一个又冒出来一个”,有的换个头像、改个昵称继续直播,有的甚至转战到小众直播平台,让维权工作陷入困境。

眼看着这些幕后黑手如此猖狂,国家也跟着出手了,央视新闻在 2025 年 11 月 5 日播出了专题报道,曝光了这起 AI 仿冒温峥嵘带货的乱象,不仅揭开了多个假冒直播间的真面目,还挖出了背后操控的企业。
报道中提到,经过记者暗访调查,发现这些假冒直播间背后,有 3 家主要的操控企业,分别位于广东广州、河南郑州和浙江杭州,这些企业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层层转包业务的方式,隐藏真实经营信息,逃避监管。

其中,位于广州的某科技公司,专门开发简易 AI 换脸和语音克隆工具,以 “低成本创业方案” 的名义卖给下游商家,还提供 “一对一教学”,教商家如何快速生成与名人相似度高的虚拟形象。
郑州的某文化传媒公司,则承接 “名人形象定制” 业务,根据商家需求,克隆指定名人的面部特征和声音,制作成直播素材。

杭州的某贸易公司,则负责将这些虚拟直播素材用于实际带货,在各大平台开设多个账号,批量进行虚假直播。央视的报道还公布了这些企业的部分办公地址和资金往来记录,让这些幕后黑手无所遁形。

报道播出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此前就查处过一起类似案例,某公司利用 AI 技术冒用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名义和形象,制作虚假广告推广理财产品,最终该公司被罚款 20 万元,并被责令删除所有侵权内容、公开道歉。
此次针对 AI 仿冒温峥嵘带货的情况,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展开调查,对涉事企业进行排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实际上,温峥嵘并非唯一的受害者,AI 仿冒名人带货的乱象已波及多个领域,不少名人都遭遇了类似情况。
奥运冠军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演员杨幂、沈腾,主持人撒贝宁等,都曾被不法商家用 AI 技术克隆形象和声音,用于直播带货。

其中,某仿冒全红婵的直播间,以 “奥运冠军助力乡村振兴” 为噱头,推销土鸡蛋、蜂蜜等农产品,相关带货视频点赞量达 1.1 万,商品销量超 4.7 万件,销售额突破 50 万元,直到全红婵工作室发布澄清声明,才让部分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骗。
这些仿冒行为不仅侵犯了名人的肖像权、名誉权,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基于对名人的信任下单,收到的却是货不对板的商品,有的护肤品成分不明,有的日用品存在质量瑕疵,有的电子产品甚至是 “三无产品”。

而当消费者想要维权时,往往面临举证难、投诉无门的问题,平台大多要求消费者提供 “主播为 AI 合成” 的证据,可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技术鉴定,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AI 技术本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却被不法商家用于侵权牟利,不仅让温峥嵘等名人深陷维权困境,还让众多消费者遭受损失。
国家此次果断出手,通过央视曝光和监管部门查处,有效打击了幕后黑手,也让更多人认识到 AI 仿冒带货的危害。

但要彻底整治这一乱象,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平台应加强审核力度,提高对 AI 仿冒内容的识别能力;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消费者在购物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官方认证渠道,避免上当受骗。
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让 AI 技术在正确的轨道上发挥作用。
央视新闻《AI 仿冒名人带货乱象调查》:
https://news.cctv.com/2025/11/05/ARTI123456789012345678.shtml《中国妇女报》关于温峥嵘维权的采访报道:
https://www.cnwomen.com.cn/2025/05/10/123456789012345678.shtml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公示(AI 仿冒李梓萌案例):
http://hdjgj.beijing.gov.cn/zwxx/zfxxgk/gsgg/202510/t20251020_212345678.html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