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娘炮”文化,绝非杞人忧天,看看日韩的现状就会明白,这股风潮正在用软刀子,一点点削去一个民族最宝贵的阳刚之气。

最近几年,娱乐圈和校园里男生的打扮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化淡妆、做发型、穿搭讲究的男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有人觉得这是审美进步,也有人担心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

这种风格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偶像木村拓哉代言口红,广告播出后销量大增,这在当时是个突破性事件,因为之前很少有男明星代言女性化妆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他们学习日本的造星模式,建立了系统的练习生培养体系,从选拔到出道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流程。

韩国娱乐公司发现,外形精致、风格柔和的男偶像更受欢迎,尤其是女性粉丝群体。
这类偶像带动的周边产品销量更高,演唱会门票也更好卖,于是公司在培养练习生时,会特别注重外形管理和造型设计。

到2016年韩国的偶像练习生数量已经超过百万,这些练习生经过几年训练后,只有极少数能成功出道,竞争压力让他们在外形上投入更多精力,化妆、美容、整形都很常见。
这种造星模式传入中国后,国内娱乐圈也开始批量培养类似风格的艺人,2018年前后,多档偶像选秀节目播出,培养出一批外形精致的男艺人。

他们的粉丝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消费能力很强,粉丝为偶像花钱的方式很多,买专辑、买周边、买代言产品、打榜投票、买广告位。
有数据显示,核心粉丝每年在偶像身上的花费平均超过5000元,有些甚至达到几万元。

这种消费模式催生了庞大的粉丝经济,娱乐公司、平台、商家都从中获利,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2021年某选秀节目曝出“倒奶事件”,粉丝为了给偶像投票,成箱购买牛奶后只扫瓶盖上的二维码,然后把牛奶倒掉。

引发了社会广泛批评,浪费粮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出粉丝群体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有些学生为了给偶像花钱,省吃俭用甚至借钱,影响了正常生活。
部分青少年把偶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维护偶像在网上和人争吵,甚至和家人发生冲突,有家长反映,孩子沉迷追星后,学习成绩下降,和家人关系也变差了。

有老师发现,班上越来越多男生开始化妆、做头发,上课时还偷偷照镜子,有些学生模仿偶像的穿搭和言行举止,在体育课上表现消极,不愿意参加对抗性运动。
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这种现象感到担忧,他们认为男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坚韧、勇敢、责任感等品质,如果过度追求外表的精致柔和,可能会影响这些品质的形成。

征兵部门也注意到了变化,近几年新兵的体能测试成绩有下降趋势,有报道称部分新兵的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投手榴弹的距离也不够远。
虽然不能把这完全归因于审美风格,但确实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演艺圈的一些前辈也表达了看法,吴京在采访中说,年轻演员拍动作戏时怕苦怕累,有些人连威亚都不愿意吊。
成龙也提到,现在的年轻艺人敬业精神不如以前,拍戏条件稍微艰苦一点就要求换替身。

这些声音引发了关于男性审美标准的讨论,有人认为审美应该多元化,男生打扮精致没有问题,也有人担心如果整个社会都推崇柔美风格,传统意义上的阳刚之气会不会被弱化。
男性审美确实经历过多次变化,魏晋时期贵族男子喜欢涂脂抹粉,这种风气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在完全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日本从90年代开始,男性偶像的柔美风格持续至今,这种审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韩国则把这种模式做得更加产业化,输出到全世界。
但这种审美风格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日本的年轻男性中,越来越多人缺乏竞争意识,不愿意承担责任被称为“草食男”,韩国的情况也类似,年轻人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

当然这些社会问题有复杂的经济、文化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审美风格,但至少说明,一种审美倾向如果过度发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开始采取措施,2021年起广电总局叫停了多档偶像选秀节目,整顿饭圈乱象,要求艺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能量。

教育部门也有动作,强调学校要加强体育教育,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一些地方还把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提高体育课的重要性。
政策的出发点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全面发展,既有审美追求,也有健康体魄和坚韧品质,外表可以精致,但内心要有力量。

其实审美风格本身没有对错之分,男生化妆、注重穿搭,这是个人选择,不应该被简单贴标签,关键在于是否因此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身体素质、学习能力、责任感、抗压能力,这些品质的培养不能因为追求外表而被忽视,一个人可以打扮得很精致,同时也可以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对于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简单禁止,年轻人喜欢偶像是正常的,但要学会理性消费,不能为了追星影响学业和生活。
更不能为了维护偶像而在网上施暴,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要加强教育,不仅教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也需要反思,媒体在宣传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人物被树立为榜样?如果所有聚光灯都打在外表精致的偶像身上,那些在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这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价值导向的大问题,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多元的审美标准,也应该有坚实的价值底线,既包容不同的风格,也坚守必要的原则。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持不同看法的人们纷纷发声,讨论得非常热烈。
“看了这篇文章,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现在电视上那些男明星,画着大浓妆比女孩子还娇弱,真怕我家孩子有样学样,男孩子还是得有点阳刚之气。”
“说得有道理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打扮得清爽干净没什么错,关键还是看人品和责任心吧?不能光凭外表判断一个人。”
“日韩的例子确实让人警惕,感觉这背后不简单,像是一种文化软刀子,慢慢消磨咱们年轻一代的血性细思极恐。”
“我倒觉得是管得太宽了,都什么年代了审美应该多元化,男人也可以精致温柔,只要不违法怎么活是自己的选择。”
“审美多元没问题但现在的风气已经跑偏了,看看那些粉丝为了偶像牛奶成箱倒掉,这能叫健康吗?价值观都扭曲了。”
“作为一个退伍兵,我觉得文章里提到新兵体能下降的问题很现实。国家的强大终究需要年轻人有强健的体魄和担当精神。”
“不能全怪孩子,是社会和资本在推波助澜,娱乐公司为了赚钱拼命推这种小鲜肉,平台也只管流量,环境就是这样。”
“看看以前的明星,像李连杰、成龙那才是真男人,现在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拍戏全靠替身和滤镜真是世风日下。”
“我觉得娘炮这个词本身就带歧视有点过了,可以讨论现象但别用侮辱性标签,教育引导比一味批判更重要。”
“最可怜的是孩子们,被这种潮流裹挟,学校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不能光指望封杀。”
你怎么看待男性审美风格的变化?你觉得外表精致和内心坚韧是否可以兼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