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赖掉中国持有的美债,美国媒体和政客2020年时,抛出了一个炸裂的说法:如果中国不还清朝时期欠下的老债,美国就不承认中国现在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国国债。所有人都知道美国这是讹诈,本质上是中美博弈的一环。那么美国敢赖账吗?所谓清朝旧账又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之所以掀起巨大争议,是因为它把两个本来不搭边的时代生硬地拉在了一起。
19世纪中叶开始,清政府在列强的炮火和条约威逼下,不断借外债来支付赔款。比如:
鸦片战争后,清廷赔英国2100万银元,不得不举债凑钱;甲午战争后,向日本赔偿2.3亿两白银,只好向西方银行借款;辛丑条约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需在39年内赔偿近10亿两白银,还得付利息。
除了战争赔款,清政府还为修建铁路等向英法德美银行团举债,比如著名的“湖广铁路借款”。这些债务大都附带苛刻条件,属于典型的“被迫交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政府明确宣布:旧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债务一律作废。这一决定不仅是政治宣示,更是国际法中“恶债不偿”原则的体现。1980年代,美国法院在处理“湖广铁路债券案”时,也判决中国不需偿还,理由就是这些债务性质不公,属于“恶债”。
如今,美国联邦债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一年就得上万亿。中国虽然持有的美债比巅峰期减少了近一半,但依然是美国第二大债主。面对沉重的债务压力,美国国内一些声音试图用“历史旧账”当筹码,声称如果中国不还清朝的债,那就不认中国现在持有的美债。
这一说法在网上瞬间引爆争论。一些人觉得美国是“狡辩”,拿百年前的屈辱史来搅浑水;也有人担心,中美金融关系如果真因此恶化,会不会引发全球市场震荡。
那么媒体的这套逻辑到底靠不靠谱,中国有必要还吗?
国际法上有个共识——所谓“恶债”是指在不平等和强迫条件下形成的债务,新政权有权拒绝继承。清朝的债务就是典型的恶债,当时的条约是列强用枪炮逼出来的,不存在自愿和公平。
不仅中国拒绝偿还,美国自己也有过类似操作。比如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就不承认南方邦联时期的债务。这种“双标”行为一对比,美国媒体的说辞更显得站不住脚。
美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硬通货”,各国央行都把它当安全资产。如果美国真的以清朝旧账为由拒认中国的8600亿美元美债,那等于是公然赖账,直接砸了美元信用的根基。结果会怎样?全球资本恐慌外逃,美元地位崩塌,美国自己受伤最重。换句话说,这种说法就是“拿核弹吓人”,真要按下去,美国自己会先爆炸。
要明白,美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翻旧账。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债务压力太大。2024财年,美国光利息支出就超过国防预算,已经成了沉重的包袱。与此同时,中国在不断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美国急了,担心中国“抽身”,所以借题发挥,拿清朝旧债来转移矛盾,顺便对中国施压。
欧洲、日本等盟友对这事儿反应冷淡,他们比谁都清楚美债信用不能被动摇。发展中国家更不会支持美国,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也遭受过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俄罗斯则是乐见其成,希望趁机加速去美元化。整体来看,美国这一套说辞更多是自说自话,国际社会并不认可。
中国对这件事态度明确:清朝旧债是恶债,不承认;当下持有的美债则是正常的金融资产,美国必须履行国际信用义务。与此同时,中国在不断推进金融多元化,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比如大规模购金、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带一路结算越来越多用人民币。这些举措让中国底气更足,也让美国的威胁显得苍白。
回到开头的问题,美国媒体拿清朝旧债说事儿,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演,想在舆论上占点便宜,顺便给中国施压。但从法律上、经济上、政治上看,这套逻辑都站不住脚。
历史债务早已被国际法定性为“恶债”,新中国没有偿还义务。而当下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债,则是美国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美国真敢耍赖,最终伤到的是美元信用和自身经济。
这件事说到底,反映的不是债务本身,而是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用“历史旧账”来吓唬中国,中国则用“去美元化”来增强自主。这是一场长期的角力,而不是一时的口水战。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