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0.25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4.0%-4.25%的区间。这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一次利率决议,因为全球的资金的定价是围绕美元展开的。
但这次降息的力度低于部分市场人士的预期。之前有人预测可能直接下调0.5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尤其是在美国高债务、高利息支出的情况下。最终公布的数据却让人清楚看到,美联储没有完全放下对通胀的警惕。
降息公布之后,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短时间上涨后又迅速回调。黄金也在消息落地后向上涨至每盎司1960美元,随后迅速回落至1930美元附近。这种“先涨后跌”的走势,说明投资人没有完全买账。
市场的疑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降息幅度是否足以对冲经济下行;二是美联储背后的真实动机是否真的在于刺激经济。
而美国当前的经济数据没有明确支持降息的决策。2025年8月,美国通胀水平同比上涨2.9%,环比仍在上行。失业率升至4.3%,创四年来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降息的风险在于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美联储当然明白这一点。但问题是,他们财政方面的压力已经难以承受。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光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甚至高于年度国防预算。如果利率维持在高位,财政赤字只会越滚越大。
有人测算,联邦基金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财政利息支出可减少约3000亿至4000亿美元。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实打实的财政缓解。
所以这次降息,不少市场人士解读为“财政驱动型货币政策”。也就是说,降息并非出于经济基本面的需要,而是出于财政减压和债务操作的需要。
这事不止发生过一次,在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推出“新政”,大规模搞基建、以工代赈,大家在教材上都学过。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他还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全国民众上交私人持有的黄金。
当时黄金与美元挂钩,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美元信用,扩大货币发行能力。
到了今天,当美元不再锚定黄金,而是靠信用维持流通,降息就成了缓解债务、增加货币流通的主要方式。但信用一旦透支,美元的全球影响力将面临挑战。
当前,全球大多数贸易和金融结算仍以美元为主。美国一旦进入持续降息周期,全球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2024年9月,中国曾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之际,迅速跟进推出一系列政策,带动股市反弹,楼市也出现了几个月的小幅回暖。
但到了2025年,楼市压力重新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0%。近期,苏州等城市也在持续释放楼市宽松信号。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在悄悄推进。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越来越多的贸易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与阿联酋、沙特等国的本币互换协议,也在持续深化。
这一次,美联储的降息虽然幅度不大,却标志着一个周期的开启。如果通胀短期内无法有效控制,而财政压力又进一步加剧,不排除未来降息节奏会加快。
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仍是两件事:一是稳住自身经济基本面,二是加快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的布局。只有在外部波动中保持战略定力,才能避免被动跟随美元起舞。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