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陕甘分省,为何要将省会设在陇西?

关于清朝陕甘分省后甘肃省会最初设在陇西(巩昌府)的原因,需结合历史背景、地理战略与行政逻辑综合分析。


一、历史沿革与行政惯性


1. 历史行政中心地位


陇西自秦设陇西郡起,长期作为陇右地区的军政核心。元朝在此设巩昌都总帅府,统辖陕甘川交界区域;明朝虽将甘肃并入陕西,但陇西仍是巩昌府治所,延续了区域性行政枢纽地位。


清朝中期巩昌府一角(杨继业绘)


2. 城池基础与人口优势


陇西城历经唐宋至明清多次扩建,明末城池周长达九里余,城墙高四丈一尺,附郭县人口达1.9万人(同期兰州仅8000人),具备省级行政机构运作的硬件条件。清初选择陇西可避免新建官署的成本,延续既有治理框架。


二、地理与战略考量


1. 交通枢纽功能

陇西地处渭河上游河谷,东接关中平原,西通洮河、黄河谷地,是丝绸之路中线必经之地。清代陕甘分省初期,陇西作为东西商贸与军事调度的中枢,便于统筹省内事务。


2. 军事防御价值

陇西地形呈“南山屏障、北山关隘”格局,赤山关、首阳关等要塞形成天然防线。清初西北边疆尚未稳定,陇西的军事重镇属性可兼顾防御蒙古势力与镇压地方叛乱。


清代陇西城模型


三、过渡性政治安排


1. 分省初期的权宜之策

康熙二年(1663年)陕甘分治时,兰州尚未具备成熟行政基础。将省会暂设陇西,既能依托巩昌府现有架构快速建立省级治理体系,又可观察分省后的实际效果。


2. 平衡地方势力的需要

陇西位于原陕西省西部与甘肃东部的过渡地带,作为省会有利于调和陕甘两地的利益冲突,防止分省引发地方动荡。此举也符合清朝“渐进式改革”的施政风格。


清光绪兰州城池图(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


四、甘肃省会迁兰州的对比

康熙八年(1669年)甘肃省会迁至兰州,主要因:


边疆管控需求:兰州地处黄河河谷,更接近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便于应对准噶尔部威胁。


交通网络升级:兰州成为西北陆路枢纽,连霍通道取代传统陇西走廊,战略价值提升。


人口经济变迁:清代中后期兰州人口增长至3万以上,陇西则因商贸路线转移逐渐衰落。陇西作为甘肃省会的六年(1663-1669年),是历史惯性、地理优势与政治权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短暂的首府地位既体现了清初治理西北的务实策略,也折射出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中“中心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动态博弈。这一历史选择为理解西北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样本。


微信公众号西部文化视野:甘肃及西部人的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美食等的大杂烩。唯以有趣为要,戒严肃。投稿邮箱534906033@qq.com,124篇原创内容

微信公众号微美甘肃:文化、历史、美食探究、交流。951篇原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陇西   省会   兰州   历史   清初   甘肃   城池   边疆   枢纽   清代   行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