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一个山东小城出来的普通女孩,从医学院学生到传媒大亨夫人,从默默无闻到全球瞩目。
她用17年时间从零到268亿,离婚后拿走故宫旁的四合院和纽约顶级豪宅,跟政商名流称兄道弟。

有人骂她是捞女鼻祖,有人说她是女性奋斗典范。
抛开道德评判,这个叫邓文迪的女人到底做对了什么?
她的成功真的只是因为会勾搭男人吗?

2011年夏天的伦敦议会大厅,所有摄像机都对准了台上的默多克。
这位传媒帝国的掌门人正因为窃听丑闻接受质询,满头白发的老头看起来疲惫不堪。

突然一个男人从人群中冲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剃须膏就往默多克脸上糊。
就在所有人都愣住的那一秒,坐在旁边的邓文迪弹起来了。
她反手一个耳光抽在袭击者脸上,动作又快又狠,完全不像一个穿着粉色套装的名媛该有的样子。

这一巴掌被全世界的媒体拍了个正着,第二天各大报纸头条都是她飞身护夫的照片。
这场意外让邓文迪的名字真正传遍了全球。
她不再只是默多克身边那个年轻的中国太太,而是有血有肉的女强人形象。

43岁的她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世界:她不是花瓶,也不是只会依附男人的小女人。

邓文迪1968年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那个年代的小城市重男轻女特别严重。
她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姐姐和哥哥,家里条件不算好,父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

好在邓文迪长得高,一米七几的个头在当时算是鹤立鸡群。
学校排球队看中了她的身高,把她招进队里。
打排球这件事给了她第一次走出小城的机会,也让她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1985年,17岁的邓文迪考进了广州医学院。
从山东到广州,这个跨度对当时的普通家庭来说已经很大了。
医学院的生活让她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眼界也跟着开阔起来。
那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整个社会都在谈论出国留学。

电视里放着美国大片,报纸上写着海外华人的成功故事,年轻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想往外走。
邓文迪也不例外,她知道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工作,一眼就能看到自己五十岁的样子。

1987年,邓文迪19岁,在广州的一次活动上认识了来中国旅游的美国夫妇杰克·切瑞和乔伊斯·切瑞。
这对加州夫妇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看邓文迪英语不错,就聊了起来。

切瑞夫妇比邓文迪大三十多岁,杰克当时53岁,是个工厂主,家境殷实。
聊天中他们发现这个中国女孩对美国充满向往,就主动提出可以帮她补习英语,将来申请留学签证也能提供担保。
邓文迪抓住了这个机会。

她开始频繁往切瑞家跑,名义上是学英语,实际上跟这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1988年,切瑞夫妇帮她拿到了学生签证,邓文迪飞到加州,住进了他们家。
住在别人家里总得有个度,邓文迪很清楚这点。
她帮乔伊斯做家务,陪杰克聊天,表现得像个懂事的女儿。

时间长了,53岁的杰克对这个年轻漂亮又勤快的中国女孩动了心思。
1989年,切瑞夫妇的婚姻出现了裂痕。
乔伊斯发现丈夫跟邓文迪的关系不对劲,两人大吵之后决定离婚。
离婚刚办完,杰克就跟21岁的邓文迪登记结婚了。

这段婚姻维持了两年零七个月,刚好满足美国绿卡的居留期要求。
1991年,邓文迪拿到绿卡后提出离婚,杰克·切瑞什么都没说,签了字。

拿到绿卡后的邓文迪没有继续找下一个金主,而是申请了耶鲁大学的MBA项目。
这个决定很关键,它证明了邓文迪不是简单的拜金女,她知道要在美国上流社会立足,光有身份不够,还得有真本事。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是全美顶尖商学院,能进去读书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邓文迪在那里学习企业管理、金融分析、市场策略,接触到的都是未来的商界领袖。
读MBA的两年里,她建立起了庞大的人脉网络。
同学里有银行家的儿子、跨国公司高管的女儿、政客的亲戚,这些人将来都可能成为她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耶鲁的文凭给了她进入顶级企业的敲门砖。
1996年,28岁的邓文迪从耶鲁毕业,拿着MBA学位开始找工作。
她没有选择留在美国,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香港。

那时候香港还没回归,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各种机会多得是。

1996年某天,邓文迪坐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
她在经济舱找到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正在看财经报纸。

邓文迪主动搭话,几句交谈下来发现对方叫布鲁斯·丘吉尔,是新闻集团亚洲业务的董事。
她立刻调整了话题,开始聊亚洲传媒市场的发展前景,把在耶鲁学的那套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丘吉尔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印象很深。
她不仅漂亮,更难得的是思路清晰,对传媒行业有自己的见解。

快下飞机时,丘吉尔递给她一张名片,说公司在招实习生,可以去试试。
邓文迪真的去了。
她通过了面试,成为新闻集团香港办公室的实习生。
这份工作起薪不高,但平台够大,能接触到的人和资源是其他公司比不了的。

实习期间,邓文迪表现得特别积极。
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抢着做,领导交代的任务总能超额完成。
她英语流利,中文是母语,正好能在中西方业务之间架起桥梁。

几个月下来,从董事到普通员工都对她印象不错。

1997年的某天晚上,新闻集团在香港办了一场酒会。
公司高层都到场了,其中就包括大老板鲁伯特·默多克。

默多克1931年出生,那年已经66岁,是全球传媒界的大佬。
他掌控着福克斯电视网、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一大堆顶级媒体,身家几百亿美元。
邓文迪知道这是个机会。
她特意穿了一件得体的黑色晚礼服,化了精致的妆,在酒会上找准时机接近了默多克。

她没有表现得过分殷勤,只是自然地聊起亚洲市场,提到了一些默多克关心的业务问题。
默多克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员工有了印象。
之后的几次活动,邓文迪总能恰好出现在他视线范围内,每次都能聊上几句。
她展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和对市场的理解,让默多克觉得这个女孩不简单。

1998年,邓文迪从实习生转正,还被安排做默多克访华时的随行翻译。
这个职位意味着她能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大老板,机会就在眼前了。
默多克那时候的婚姻状况不太好。
他跟第二任妻子安娜·默多克结婚三十多年,感情早就平淡如水。

安娜是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围着丈夫孩子转了大半辈子,跟默多克已经没什么共同话题。
邓文迪的出现给默多克带来了新鲜感。
她比他小37岁,年轻漂亮,懂商业懂市场,说话又有趣。

两人越走越近,到1998年底,关系已经不是普通的上下级了。
1999年,默多克跟安娜离婚了。
这场离婚震惊了整个商业圈,因为默多克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他给了安娜17亿美元的现金和多处房产,还有一部分股权,这是当时美国最贵的离婚案之一。
离婚刚办完17天,68岁的默多克就跟31岁的邓文迪在游艇上举行了婚礼。
年龄差距、离婚速度、巨额分手费,所有这些都成了媒体的谈资。
舆论一边倒地认为邓文迪是冲着钱去的,说她算计了一个老头。

邓文迪不在乎外界怎么说。
她嫁给默多克后,立刻成了全球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
她能出入白宫,跟各国政要合影,参加达沃斯论坛,在各种顶级场合露面。
2001年,邓文迪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给默多克生了个女儿,2003年又生了第二个女儿。

孩子的到来巩固了她在默多克家族的地位,她不再只是默多克的妻子,还是他小女儿们的母亲。
这段婚姻维持了14年。
期间邓文迪活跃在全球商业圈,她投资艺术品,办画廊,参与各种商业项目。
她的社交圈里全是商界政界的大人物,布莱尔、基辛格、扎克伯格都是她的朋友。

2013年,默多克跟邓文迪离婚了。
具体原因外界说法不一,有传言说是因为邓文迪跟布莱尔关系暧昧,也有说法是默多克的子女不满她参与公司事务。
离婚协议里,邓文迪拿到了260多亿人民币的资产。
北京故宫旁边的四合院归她,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也是她的,还有各种投资和信托基金。

她的两个女儿虽然没有继承新闻集团的投票权,但各自有独立的信托基金,一辈子吃穿不愁。
离了婚的邓文迪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反而活得更自在了。
她继续在纽约、北京、伦敦各地飞,参加各种高端活动,跟年轻帅气的男人约会。

她投资了好几家科技公司,据说还跟特朗普家族关系不错,伊万卡叫她"干妈"。
她在艺术圈混得风生水起,参与策划展览,收藏名画,跟艺术家们称兄道弟。
2016年,48岁的邓文迪跟匈牙利模特伯托德·扎沃斯交往,男方比她小21岁。
2017年,她又被拍到跟俄罗斯富豪达莎·朱可娃一起出席活动。

她的私生活一直是八卦媒体的焦点,每次出现都能上头条。
从山东小城到全球名流,邓文迪用了30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彻底逆袭。
她现在住在纽约最贵的街区,出入都是私人飞机,朋友圈里全是福布斯榜上的人物。
很多人说邓文迪的成功靠的是会睡男人,会勾搭有钱人。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她确实利用了男人,切瑞给了她美国绿卡,默多克给了她财富和地位。
没有这两个男人,她不可能从山东小城走到纽约上流社会。
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是能力。
她拿了耶鲁MBA,这个学位不是花钱就能买的,得真有本事才能毕业。

她懂商业,懂市场,能在酒会上跟传媒大亨聊得来,靠的是真材实料。
她还有极强的目标感。
从19岁认识切瑞夫妇开始,她每一步都算得很清楚。
跟切瑞结婚是为了绿卡,读耶鲁是为了学历,去新闻集团实习是为了接近默多克。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去拿。

最重要的是,她敢赌。
跟切瑞离婚的时候,她才23岁,绿卡到手就走人,一点不拖泥带水。
跟默多克结婚时顶着全世界的骂声,她也没犹豫。
这种狠劲儿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社交能力也是她的强项。

她能跟66岁的传媒大亨聊商业战略,也能跟20多岁的科技新贵聊创业投资。
她在不同的圈子里切换自如,总能找到合适的话题和姿态。
运气也很重要。
飞机上遇到丘吉尔,酒会上碰到默多克,这些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

她遇到了,抓住了,这就是命。
邓文迪的故事说到底是个阶级跨越的样本。
她从底层往上爬,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和手段,包括婚姻,包括男人,也包括自己的能力和野心。

道德上有争议,这点没法否认。
她利用了信任她的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些事实摆在那里。
说她是励志典范有点过了,说她是拜金女又太片面。

她就是个在规则边缘游走的聪明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该付出什么代价。
这个世界上,有人靠出身,有人靠天赋,邓文迪靠的是精准的眼光和敢赌的勇气。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