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初创公司少了,央企亲自下场,机器人还在找“活路”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台风逼近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风雨交加中登场。

连续四天的恶劣天气,给观展的30.5万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展会附近的导航地图上,拥堵的颜色一直在红橙间来回切换。

和天气一样变幻的,是人们对AI的看法。去年大会的开幕式上,李彦宏还在炮轰开源大模型是智商税。到了去年底,开源大模型DeepSeek R3 引发全球海啸,百度也宣布开源文心一言。

过去这一年,还在频繁发布大模型的只剩下大厂,更新速度也从“月更”变成了“年更”。今年阿里巴巴的展台展示了从底层硬件到大模型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腾讯则带来了AI应用的“全家桶”。

行业仍在高歌猛进,展会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500家增加到800家,但新增的主要是人形机器人公司。展馆二楼新开了一个智能终端展区,绝大多数都是成立仅一两年的初创公司。

铁塔公司今年第一次参展,推出了一款名为铁塔视联的产品。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图

先发不一定是优势

今年,主办方在会场内办了一个展,回顾人工智能的历史。一块“全球大模型演化史”的展板上,出现了百川智能的名字。但今年百川智能没来参展,这里是它在7万平方米会场里唯一的痕迹。

这部演化史显示,百川智能是中国第三家推出自研大模型的公司,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百度和智谱。2025年之前,智谱、kim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因为频繁发布模型,被合称为大模型四小龙。

当时,各大央企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训练大模型。为它们提供大模型底座,是这些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在2025年之后,“全球大模型演化史”再也没有初创公司的名字。

去年的大会上,智谱在门口大屏幕上亮出了雄心勃勃的口号,“30万智能体,就在智谱清言”。会场展示了一系列大模型产品矩阵,从汽车到金融无所不包,甚至放了个城市沙盘,模拟一座大模型治下的“智谱小镇”。

今年的智谱变得更加亲民,门口广告词写着:“帮我给老板的第一条朋友圈点赞”“帮我点一杯生椰拿铁”,智能体的用户重点放到了消费端。

展厅里也都是些“小而美”的产品。比如,一个可摆放在学校走廊,通过对话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的“聆心智能”,还有用于制作数字人交互的“数字人交互系统”。

去年,各大央企、国企还是智谱的客户,今年已经转变为竞争对手。在DeepSeek的加持下,参展的央国企研发了大量AI应用。

铁塔公司今年第一次参展,推出了一款名为铁塔视联的产品——在全国6万座铁塔上架设了高清摄像头,这些千里眼传回来的画面,能用于森林防火、水利防洪、交通事故监测等等,而大模型是这些眼睛的“大脑”。

中国联通利用其掌握大量用户手机信号数据的优势,也开发了一系列AI应用,比如利用人流量覆盖情况帮助店铺选址。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联通产业互联网公司在全国拥有18个军团,每个军团围绕着AI干了不同业务。他所在的辽宁军团做的是教育大模型,主要提供给学校帮助老师备课。

去年只有四块屏幕、两名解说员的阶跃星辰今年格外高调,拉来了大量合作客户。手机展台上,有OPPO、vivo、荣耀等国产品牌手机,上面还写了一句口号——“50%的国产头部手机品牌都选择了阶跃星辰”。另一块面积给了汽车,可惜没看到真车,而是鸡蛋形状的座舱,号称它和吉利汽车合作下一代的智能座舱。

初创公司当中,阶跃星辰是最后一个入场的选手。创始人姜大昕曾是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而研究院的办公地点就在北京中关村。这里聚集了 kim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公司,号称中国大模型聚集地。但姜大昕创办阶跃星辰时,却舍近求远来到上海,与创办于2021年的MiniMax,一同成为上海大模型独角兽的代表。

今年阶跃星辰主打的是多模态,展台上悬挂了一块圆柱型的LED屏幕,反复滚动播放着“多模态卷王”。

巧合的是,多模态大模型也是MiniMax最擅长的领域,这使得两家公司形成了“同城德比”的态势。那么,谁的多模态大模型更胜一筹?

MiniMax的一位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不在乎口号,给别人介绍的时候,我都会说MiniMax是商业化做得最好、用户最多的多模态大模型。”据他介绍,MiniMax的C端用户在1.5亿以上,B端用户在5万以上。

阶跃星辰的一位工作人员总结它们的优势就是,“多、开、好、省,多就是多模态,开就是开源,好就不用讲了。省就是阶跃做了很多和国产芯片的适配,能极大降低用户的成本。今年预计完成收入目标是10 亿元。”

只剩下巨头

展台入口往往是一家公司的脸面,今年腾讯把这个位置留给了机器。阿里放了平头哥的芯片和阿里自研的AI一体机。让人不解的是,百度门口两块巨大的迎宾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是南方电网、泰康保险的宣传片。

今年大会已经没有了李彦宏的身影,而百度再次“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去年,百度每个展板前都有一台用于体验的电脑,今年大多数应用展示都是用KT版的文字介绍和电视机播放视频宣传片的方式。比如,百度AI赋能千行百业的案例展示中,百度的案例是一个极其冷门的武术大模型。展台的后半部分,分别有百度网盘、百度文库,还有百度优选,都是些耳熟能详的产品。

相较之下,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展厅更有新意。阿里巴巴的关键词是开源大模型。阿里的工作人员介绍,阿里巴巴已经开源了超过300款不同的模型,“性能位于第一梯队的顶尖模型”。

小到一些具体的营销案例,大到开源社区魔塔,还有开发工具百炼,甚至达摩院的AI for secience,阿里巴巴的展台密密麻麻呈现了一个大模型巨头的全产业链布局。

腾讯则把重点放在了一些新应用,AI浏览器QBot、知识库ima,还有开源用于公众号开发的智能体元器,都是最近上线的新应用。

腾讯今年的重点还有具身智能,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软件平台——Tairos(“钛螺丝”),宣布将放弃下场亲自做机器人,而是服务于机器人公司。

一位负责腾讯具身智能业务的战略总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利用软件和平台服务好机器人厂商,“没有任何其他要求,没有商业化的计划”。

除了开放开发软件平台,未来腾讯还要开放机器人训练数据平台和机器人训练数据集,“计划是下半年先开放百万级的数据集”。

去年大会上,各大模型公司比拼的还是谁先超越了ChatGPT4 ,而今年4月10日ChatGPT4已经下线。那些对标 ChatGPT4 的模型们,也跟着进入历史的垃圾桶,还在推出新模型的只能是这些大厂。

一位阿里云架构师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了原因,“像我们这些头部的云厂商,本身有正常的云业务在支撑它,能够不断去训练模型,提升它的能力,因为训练出来的先进模型开放客户也能产生回报,投资回报率是正向的。但是初创公司如果一次性投了几百万美元训练的模型,反而效果不如开源的,就亏了。”

当然会场当中真正的王者还是华为。它坐拥全场最大的800平方米展厅,是整个会场最大的展馆,而展厅里的昇腾384超节点,则是王的皇冠。

十几个黑色铁柜,实际上是一个高性能AI计算集群。“价值一个小目标以上。”华为讲解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这应该是全场最贵的展品。昇腾384超节点可以用于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代表了算力芯片厂商最强的技术资源储备。

有围观群众提问:“这个开机了吗?”旁边便有人嘲笑,“这一开机,那会场的电力不得拉爆。”

华为坐拥全场最大的800平方米展厅,是整个会场最大的展馆,而展厅里的昇腾384超节点,则是王的皇冠。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图

机器人大战

展厅二楼是机器人的世界,站在舞台中间的是正在互殴的宇树机器人。踢腿、挥拳,眼看着其中一台机器人被踢得冲出护栏,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比赛结束之后,有的机器人躺在地上赖皮撒娇,或者不服输继续“挑衅”对手,而这时裁判会跑出来拉架,“好了,你俩不要再打了”。这样的剧情演绎之下,人们很难注意到它们只是一群“提线木偶”,赋予它们“生命”的实际上是手拿遥控器的宇树工作人员。

展厅二楼是机器人的世界,站在舞台中间的是正在互殴的宇树机器人。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图

这样精彩的表演,让优理奇的创始人杨丰瑜很是苦恼,“过去一年,大家看太多视频了,导致对机器人有很高的期待”。

优理奇主要展示了机器人把脏碗放入洗碗机的过程,有人觉得有点落后,实际完全是不同的产品。

宇树主要是做机器人本体,这些机器人要么是预设的程序,要么是来自遥控器操控。优理奇的机器人,看起来非常笨拙,但是不依赖于人的控制。

为了强调这一点,自变量机器人工程师手持高音喇叭反复吆喝:自变量机器人“没有任何预设程序,没有任何人为操控”。

如何分辨机器人到底是不是人为设定的操控?一家头部机器人公司的工程师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连他也很难分清楚,只能说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敢不敢和观众互动。对于具备具身智能的机器人来说,哪怕条件发生改变,也依然能完成任务。

智元机器人就和观众们玩三子棋和冰壶游戏,此外还在现场搭建了一个还原机器人在德马物流分拣和搬运的工作场景。它主要完成两个工作:一是给包裹翻面,让二维码朝上,用于分拣;另一个功能是搬运货物。

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机器人性能还不稳定,一度出现停机。现场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是机器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因为手指刚刚用力过猛,“如果没有保护机制,手指就会断掉”。

比较受关注的还有银河通用和千寻智能,两家都演示了拿饮料,但是技术路线却完全不同。千寻智能训练主要以真机数据为主,而银河通用主要用仿真数据。仿真数据的优势是训练成本低,但是可能导致丢失一部分数据,另外行动上也会显得更为生硬。采集真机数据的成本更高但行为也会更像人类。

到底是真机数据更好,还是仿真数据性价比更高,一切还没有答案。上述腾讯具身智能业务的战略总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观察到现在机器人公司都在省钱,“先活下来等到技术路线收敛之后再出手”。

行业的成长也让优理奇的创始人杨丰瑜迅速改变。一年前,南方周末记者在大会上见到他时,他言谈中还略显生涩。今年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新鲜的问题”。

其中,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什么样的场景是好落地的场景?”他在回答了一通之后也会追问,“您觉得什么样的场景是好的场景,大家很多时候也回答不出来。”

他甚至也不认为当下有任何人形机器人公司已经拥有绝对优势,“我觉得今天谁说自己站在舞台中心这个词都太早了,整个行业都还在一个拿投资说事的阶段,没人真的找到了场景的PMF(产品市场匹配度)。”

在他看来,“今天机器人的销量,还是在一些不能形成商业闭环的场景里面,其实意义并不大。”

但这并不影响市场的投资热情。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累计融资额达84亿元,融资频次与金额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去年,展馆二楼还是中小商家摆摊的地方,松延动力是其中一个摊主,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张世璞跟着当时还是N1的小机器人满会场溜达。仅仅一年时间,松延动力经进化到N2,在今年北京机器人马拉松大赛获得第二名。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已经融了两亿多元。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责编 顾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科技   活路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下场   大会   世界   公司   模型   南方周末   智能   记者   腾讯   数据   会场   阿里巴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