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落下的那天,很多人到现在还能回想起那股恍惚感。一个横跨欧亚、手握核按钮的超级体量,说散就散。1991年底,苏联解体,15个共和国各自为政,版图、旗帜、货币,一夜换了模样。
改革起步,意在松绑,却引出更大的裂缝,中央话语弱下去,共和国想走人。外面压力一波波,东欧颜色换了,情报战、舆论战、金融战接力上。1991年8月那场惊险的政变没翻盘,12月,一纸文件盖章,尘埃落定。
从废墟里站起来的,是俄罗斯。资源还在,领土还在,冷战光环没了。新生的联邦先是乱套,物价飞,工厂停,后来扳回来一截,靠的是油气。天然气和石油卖给欧洲,管道像一条条“现金流”,预算有了底气。2000年以后,强调秩序和统一,军队慢慢恢复,国际上话语回来了点。
转折出现在一个冷雨天。2022年2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打响,原本以为“速战速决”,结果成了拉锯。战线推不动,乌克兰扛住了,西方加码。制裁一层叠一层,到2025年8月,累计超过2.3万项,金融、贸易、技术、个人清单,网越织越密。国际会议桌上,座位空着的画面多了起来。
冲击最快落到钱包上。俄罗斯经济结构靠能源打底,战争前欧洲是最大买家。局势翻车后,欧洲关了阀门,开始找替代。俄方把油气拐向印度、中国等市场,能卖但价难看,利润薄,运输绕远,账一算,收入掉了一截。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只有1.1%,全年预测1.5%。通胀9.3%,超市价签一天一变,家庭记账本越写越密。生产端也吃紧,民用订单缩,产线闲着,军工优先。军费占GDP的7.2%,账面15.5万亿卢布。财政窟窿显眼,赤字4.9万亿卢布,民生开支被往后挪,医院的队更长,路桥维修拖延。
外交棋局也不好下。国内权力稳,但不满在积。街头的声音被压着走,外部的圈子在收紧。中亚国家加快找“备胎”,多找几个靠山心里踏实。中国在一些议题上立场相近,但秉着先算自家账,不会为谁把自己的贸易烧掉。这话不刺耳,却扎实。征兵令一下,年轻人背包走,城市少了熟悉的面孔,家里多了沉默。运动员在奥运外围徘徊,文化展演被取消,交流变得稀薄。
这一幕幕,看着眼熟。苏联末期的病根里,军费压顶、资源错配、产业失衡、权力集中、改革受阻,一个都不少。今天的俄罗斯,战争开支像黑洞,制裁堵着门,调整没能打开局面。相似的外压,类似的内伤,只不过时代不同,手法更隐形,数字化、金融化的绳索勒得更紧。
有一组判断摆在台面上。俄罗斯的增长潜力被往下拉,企业环境不如从前,投资者胆子小了。国际机构给的数字也不乐观,2025年预计1.4%,2026年1.2%,勉勉强强是正数,但与潜力值有落差。更糟的剧本也有人写:油价走低、通胀不退、制裁不松,底座会松动。还有一条刺眼的数据,战争后真实GDP比潜力低了12%。靠军工拉动的那阵风,2024年底就弱下去。战时经济在走,可人和钱的损耗,是一条看不见的出血管。
会不会重演苏联的崩塌?直觉会把人推向简单的比喻,但现实没那么直线。苏联解体那会儿,中央权威塌得狠,共和国有明确的“出口”。现在的俄罗斯,中央掌控更强,地方并没有独立的制度化通道。再加上媒介环境、监控技术、法律工具,都不是当年的条件。想复制同样的崩裂节奏,并不容易。
可这不代表安全。一套体系的真正风险,往往不在冲锋号,而在长期透支。财政靠军费拉扯,民生支出让位,人才流失成了硬伤,户籍统计里的人口中位数正在上移。战后经济如何转身,是一道比前线更难的题。军工带起的产能,和平时段接不接得住?闲置会不会变成坏账?这些都不是标语能解决的。
外部变量也在摇摆。能源市场不是谁说了算,油价风向一变,出口收入腰斩很常见。欧洲的替代能源布局越铺越密,回头再要“高价高量”,难。印度、中国的需求能补一部分,但议价权变了,折扣成了常态。金融制裁像一堵墙,中间偶有窗口,可并不宽。技术链路被切断后,自研要钱要时间,短期里靠拆旧、改造、替代,能顶住一阵,顶不住永远。
内部情绪也在发酵。家庭账户上的支出结构在变,物价上涨带来的焦虑是实打实的。前线补给和后方生活的剪刀差,在每一次工资发放时被放大。这些细小的涟漪叠加,会不会在某个节点变成浪?没人敢打包票。
历史从来不重复,但总押韵。苏联的故事写在博物馆和教科书里,俄罗斯的下一章还在写。外部的牌桌会继续,制裁、谈判、能源价格、前线态势,变量一堆。内部的算盘也要打清楚,产业怎么转、技术怎么补、人口怎么稳、情绪怎么疏导。把这几样拧到一块,才有机会避免老路。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