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武汉小伙郑定龙,将自己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带回家,让妈妈亲手打开。
当撕开的那一刻,妈妈慢慢念出“北京大学”四个字,眼里盛满了从未有过的骄傲,或许还夹杂着曾经所有为生活奔波的辛劳都在这一刹那烟消云散。而这个场景,让镜头外的更多普通人感同身受:那个为我撑起世界的人,终于因为我的努力而笑得如孩子般天真。
谁不渴望这样的瞬间?多少人像郑定龙一样,会为父母留下一个大惊喜?可真正到那一天,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郑定龙其实已经28岁,大学毕业后靠实力考入一家国企,工作安稳、待遇不错,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在表面的体面下,他却逐渐感受到人生的困顿。日复一日的稳定,其实更像是一潭死水。内心里的热情,无法被按部就班抚慰。他说:“想给自己一次机会,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毅然辞职选择考研。从英语专业跳到法学,难度可想而知。他第一次备考清华,没能如愿。
失败后,一路上质疑、经济压力、孤独反复打磨着他的意志。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重新出发,把目标定在了更高的北大。
这回,他选择瞒着家人,只为不让父母担忧、不给家里平添压力。他在角落租了一间小屋,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不与朋友聚会、不刷手机,只和时间较劲。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勇气,就是悄悄努力、默默坚持,不声不响地把苦咽下,把甜留给至亲。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郑定龙把所有生活的重负,熬成了奋斗的底色。他也有过沮丧,也曾失眠流泪,也害怕过撑不下去,但每次想到母亲,他就像突然找到了答案。那些为家操劳一生,从未开口要求什么,却总是对你寄予全部希望的亲人,总能让我们变得坚强。
直到收到北大的复试,他还是编了理由,骗妈妈说自己是公司安排面试——这不是谎言,是成全母亲安心的一份执拗。等到最终拟录取,他才小心翼翼告诉家人 。妈妈一开始愣住,但随即笑出了声,那一刻,她的世界也因孩子的坚持而闪耀起来。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这么淡淡地走过无数艰难,然后在某些时刻,被幸福击中。有人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正如郑定龙,这样默默的坚持,常常成就最动人的惊喜。
很多人都在问,郑定龙做到了,我们能不能?其实,每个人的路各不相同,重点并非北大那张录取通知书,而是他甘愿为理想、为家人去忍受上一千次拒绝、一万天寂寞。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到最顶尖的大学,可只要有“不畏艰难,初心不改”的勇气,你就已经赢了生活。《长歌行》中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苦短,请你抓住任何一个让自己、让家人开心的机会。
其实,每一个拼搏在路上的人,都值得尊重。不见得学业、事业,家里的老人、孩子、亲密伴侣,都像郑定龙的妈妈一样只靠一封录取通知书就能满足。但,如果你肯努力,哪怕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次认真地陪伴、一个力所能及的进步,都能让爱弥足珍贵。
人生在世,再漫长的道路也会有终点。用努力填实青春,用骄傲馈赠父母,这才是幸福最本真的模样。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