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家村镇银行“人间蒸发”,大银行正在疯狂“抄底”村镇银行

别以为银行会永远矗立在那里。

就在你家门口那家村镇银行还在正常营业的时候,全国已经有超过100家村镇银行悄然“消失”了。有的被大银行吞并,有的直接关门大吉,有的改头换面变成了支行。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5年才过去不到一年,村镇银行的合并重组案例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

1. 村镇银行的“死亡名单”

先看几个数字:

农业银行刚刚吞并了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工商银行7月份收购了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交通银行8月份拿下了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青农商行更狠,一口气吸收合并了3家村镇银行。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更离谱的是,现在连村镇银行之间都开始“互相吞并”了。8月底,贵阳云岩富民村镇银行一口气吃掉了贵阳的4家村镇银行。吃完之后,连名字都改了——贵阳富民村镇银行。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金融界的“大鱼吃小鱼”游戏。

2. 为什么村镇银行会“消失”?

答案很简单:活不下去了。

很多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突破5%,有的甚至更高。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靠自己的利润根本补不上窟窿。

5%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每放出去100块钱贷款,就有5块钱收不回来。而正常的银行,这个数字应该控制在2%以内。

更要命的是,村镇银行太小了。全国1600多家村镇银行,平均资产规模只有10亿元左右。碰上几笔大额坏账,整个银行就可能垮掉。

“时间换空间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一位监管部门的朋友私下说,“除了破产,就只有被收购这一条路。”

3. 大银行的“如意算盘”

你可能会问:大银行为什么愿意接手这些烫手山芋?

答案藏在监管政策里。

长期以来,城商行和农商行想要跨省开设分行,难度堪比登天。监管部门对异地经营一直持审慎态度,审批门槛极高。

但是,收购村镇银行就不一样了。

“这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张异地经营的通行证。”东部某农商行的部门负责人透露,“我们去年收购了一家村镇银行,不仅控制了风险,存贷款业务还增长了13%。”

常熟银行的财报更是直接:2025年上半年,村镇银行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营业收入。自2022年以来,该行已经成功收购了5家村镇银行。

对大银行来说,这笔买卖划算得很:既能突破地域限制,又能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一举三得。

4. 被“消失”的不只是招牌

村镇银行的消失,带走的不仅仅是一块招牌。

“我在这里工作了8年,突然说要并入大银行了。”河南某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小王说,“以前我们给农民贷款,三天就能批下来。现在要走大银行的流程,至少要两个星期。”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广州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透露,在处理某村镇银行重组时,光是和3家小股东谈判就花了三个多月。“股权估值、退出机制,每一个环节都是利益博弈。”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村镇银行变成大银行的支行后,还能保持原来的灵活性吗?

“大银行有大银行的规矩。”一位参与过合并的银行高管坦言,“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统一的风控模型,这些东西套在村镇上,未必合适。”

5. 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变革

截至目前,全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600多家,下降到不足1500家。按照目前的速度,未来几年可能会减少到1000家以下。

这意味着中国农村金融版图正在被重新绘制。意味着那些扎根乡土的小银行,正在被纳入大银行的体系。意味着金融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

“高风险的村镇银行确实需要被整合,但不能一刀切。”华南某地的监管人士说,“我们应该允许经营良好的机构保持独立,同时鼓励优质银行去整合周边的问题机构。”

但现实是,在这场金融大撤退中,好的坏的都在被卷入漩涡。

村镇银行的消失,或许是中国金融体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农村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如何让农民依然能够方便地获得贷款,这些问题的答案,比银行的招牌更重要。

下次当你路过家门口的村镇银行时,不妨多看一眼。

因为下一次,它可能就不在那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银行   抄底   村镇   人间   疯狂   贵阳   招牌   可能会   商行   贷款   大邑   答案   块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