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除夕夜,厨师做了一道菜,事后被毛主席怒斥:连你也敢蒙我?

“这饼里掺了什么?”1960年除夕夜的菊香书屋里,毛主席突然放下筷子。正在盛汤的程汝明手腕一抖,瓷勺磕在碗沿发出清脆的响声。窗外零星的爆竹声仿佛都凝固了,警卫员李银桥记得清楚,墙上的挂钟正好指向七点十五分。

程师傅的厨师生涯本不该与政治风云产生瓜葛。1954年从天津铁路局食堂被选拔进中南海时,他以为只要烧好红烧肉就能交差。可第一次端上这道看家菜,主席连碰都没碰。 “您尝尝这个?”他壮着胆子问。毛主席用筷子尖戳了戳肥肉: “小程啊,你晓不晓得酱油要耗多少粮食?”这话可把程师傅吓得不轻——后来才知道主席是嫌酱油味重。

要说程汝明的机灵劲儿,全藏在灶台上了。他跑到前门大街看人熬糖葫芦,愣是琢磨出用冰糖炒糖色的法子。当琥珀色的红烧肉再次上桌,毛主席难得露出笑容: “这个好,不糟蹋东西。”从此这道 “无酱油红烧肉”成了书房的常客,连江青都夸: “程师傅把主席的胃和革命精神炖到一锅里了。”

1959年的旱灾让中南海的炊烟都细了三分。毛主席把每月伙食费压到三块钱,程汝明急得满嘴燎泡。有天他瞥见食堂角落的萝卜,突然想起老家面点——去皮擦丝,拌点盐和猪油渣,裹上面粉炕得焦黄。第一锅萝卜丝饼端上去时,主席正在批阅安徽饥荒的报告,就着凉白开连吃三个: “这个要得,顶饿!”

可医生很快找上门来: “程师傅,主席尿蛋白又高了。”保健组的警告像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他试过在面糊里加碾碎的黄豆粉,往菜汤里兑牛奶,但主席的浮肿还是日渐明显。转机出现在腊月二十三,食堂处理年货剩下半斤肉皮。程汝明眼睛一亮,连夜熬成胶冻切碎,悄悄拌进第二天的萝卜饼里。

除夕那天,程汝明从清晨就开始忙活。案板上的葱花拌着猪油香,他特意把肉末剁得比芝麻还细。当六道素菜配着葱油饼摆上餐桌时,周总理刚汇报完河南救灾情况。毛主席夹起饼咬了一口,突然沉下脸: “去年我说过什么?”程汝明后背瞬间湿透——他忘了主席最恨阳奉阴违。

“去年定下规矩,困难时期不吃荤。”主席把饼掰开,肉末在煤油灯下泛着油光。程汝明扑通跪下: “医疗组说您再缺营养要出大事,要罚就罚我吧!”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李银桥看见主席眼眶发红,手指在饼上摩挲好久,最后叹口气: “分给值班同志,别糟践了。”

这场风波过后,程汝明半个月没敢进厨房。直到元宵节前夜,警卫员捎来张字条: “萝卜饼照做,别放猪油。”他攥着纸条蹲在灶台边又哭又笑。有意思的是,主席后来跟护士吴旭君念叨: “程师傅是好人,就是胆子太肥。”这话传到厨房,老程切土豆丝差点削掉指甲盖。

1962年秋收好转那天,程汝明特意蒸了屉二合面馒头。毛主席走进厨房视察,突然指着装糖色的罐子问: “现在能做红烧肉了吧?”老程手忙脚乱开火,却听见身后传来轻笑: “今天还是吃萝卜饼,放葱花就行。”炊烟袅袅升起,窗台上的野菊花开得正艳,仿佛又回到六年前那个忐忑的初秋。

多年后程汝明跟徒弟们喝酒,总爱拿筷子敲碗沿: “知道啥叫革命情谊不?就是主席明明闻出肉味,还硬陪我演了场戏。”这话说得半真半假,但当年被分到肉饼的警卫战士都记得,那天的葱花香里混着泪水的咸涩——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主席书房那盏台灯,那夜亮到了凌晨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中南海   警卫员   猪油   葱花   除夕夜   红烧肉   酱油   厨师   筷子   萝卜   事后   师傅   主席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