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邓亚萍的儿子回家过暑假了。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那段母子同框视频,真的有点恍惚——这不就是以前被抱在怀里的小团子吗?一转眼,成了个顶天立地的大小伙子。关键是,这孩子一坐下,直接把妈妈衬得娇小得像个洋娃娃。你说时间这事,是不是挺吓人的?
他俩那画面,像一个“Ctrl+C Ctrl+V”的基因实验成功案例:脸是同一张,五官复制黏贴得离谱。只是邓亚萍那张脸,经历了风霜雨雪、奥运荣光;儿子那张脸,还停在阳光少年阶段,小麦色皮肤,卷发小皮筋,一脸的自在。
这孩子名叫瀚铭,已经19岁了,长得高、挺、结实,一米八几往上窜,穿着藏蓝T恤和黑短裤,站在他妈边上,压根儿不像儿子,像保镖。可人家妈是谁?是当年那个“个子太小不适合练球”的姑娘,是24岁就拿完8个世界冠军、4枚奥运金牌、然后潇洒退役的邓亚萍。
她早说了:我知道运动员巅峰期短,所以我得早做准备。
所以你会看到,她退役后不是回家炖鸡汤,而是一路卷到剑桥、诺丁汉,最后拿了博士学位,再回国当副秘书长、搞体育事业、做公益,一边跑工作一边照顾家庭。这人是真的拎得清,也真的是拼。
所以当她的儿子说想打电竞的时候,她没骂他“你不务正业”,而是陪他去看职业俱乐部,了解训练强度、看清现实,然后——尊重孩子的选择。结果这孩子转头自己决定继续练乒乓球,虽然不能进国家队,但能坚持自己爱好,靠自己意志力扛下来,那也是真本事。
就说这事吧,在她那代人身上你能看见很多强势和自律,可难得的是她把这些强硬的东西,换成了尊重和陪伴。你看她儿子那状态,不压抑、不躲闪,坐在镜头里,整个人舒展得像个大太阳,显然是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
她发视频说:“孩子回来了。”配着他们母子的合影。她穿着蓝色条纹连衣裙,短发利落干净,耳边一对珍珠耳钉点到为止;儿子在她旁边坐着,动作自然,眼神放松。他俩并排那画面,是岁月最温柔的照片。你能看出她变老了,眼角细纹也挡不住,但就是不觉得憔悴。她是被时间厚待的那种女人,不靠什么“冻龄”神话,全靠内核稳定。
其实我觉得,邓亚萍最牛的地方不是她打球多厉害,也不是她一路读书一路深造有多卷,而是她在那种级别的强度里,没让自己变成一个疲惫的狠人。她有光,有底气,还保有柔软。你看她给孩子取名“瀚铭”——瀚是汉,铭是金榜题名,是记住国家,是盼着这孩子活得有骨有魂。
而不是“你得成为我”、“你要不如我就不配”。她没这个执念,她希望孩子自由,但别忘了根。
这一点,你从她的每一步都能看出来。
她早年在奥运村忙到脚不沾地,孩子小时候没怎么见过妈妈,有次居然喊她“阿姨妈妈”——你说多戳心。但她没有崩溃,没有眼泪演技,只是默默接住,然后换成另一种方式把爱补回来。用理解、陪伴、支持,一点点地把缺席补满。
而今年,她回到诺丁汉大学领奖,拿到“终身成就奖”。25年过去了,她站在台上,笑着说起以前跟同学买菜做饭,那是她“最轻松的几年”。我听到这句的时候,有点破防。她那么多头衔、那么多金牌,但她自己说最轻松的时候,是卸下光环、在异国打拼学业的那些年。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清醒?不是靠奖杯定义自己,不是靠别人看你多牛,而是你自己知道你在往哪走。
如今她的儿子快二十了,站在她身边像一棵树,她也不再是那个站在赛场上挥拍杀球的女孩了。但她眼神还亮着,肩膀还挺着,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没有疲态,也没有埋怨。
她这一生其实走得挺重的,但她活得很轻。不是轻浮,是松弛。
这一点,她教会了孩子,也教会了我们。#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