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瑞幸又使大招

世界咖啡看中国,中国咖啡看云南。真相是什么?

在全球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同质化问题愈发凸显的当下,瑞幸咖啡并未陷入价格战或口味创新的浅层竞争,而是将战略目光投向了更具深度的「原产地叙事」。今年9月,瑞幸正式启动“就喝原产地节”,不仅推出以阿克苏苹果拿铁为代表的多款地域特色新品,更将原料溯源提升至品牌传播的核心位置,为行业竞争开辟了全新赛道。


01、瑞幸从联名破圈到溯源叙事营销战略的深层转向 回溯瑞幸的发展历程,2020年之前,其凭借高额补贴与快速拓店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但也因此被贴上“快餐咖啡”“甜饮奶咖”的标签。自2020年起,瑞幸开启精品化转型之路:推出SOE系列、搭建烘焙工厂、打造“原产地季”IP,逐步构建起“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路品控故事。 此次“原产地节”中,瑞幸的战略转向更为清晰。品牌不仅邀请汤唯担任“全球原产地倡导人”,还携手新疆籍艺人小帕、米尔艾力(SHarK),通过人文内容与地域符号的深度融合,将产品与原产地的风土人情紧密绑定。这种从“讲联名热度”到“讲源头故事”的转变,本质上是引导消费者注意力从短期促销,转向对品牌长期品质的信任。



02、原产地背后的双重价值 此次主推的新疆阿克苏苹果拿铁,并非简单强调原料“甜”这一单一特性,而是通过系列影片、艺人合作及社交媒体内容,系统传递阿克苏苹果的生长环境——从天山水源的滋养,到昼夜温差造就的糖分积累,每一个地理印记都让产品拥有了清晰的可追溯性与独特的故事价值。 这一做法精准契合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的双重需求:既追求“透明供应链”带来的安全感,也注重“情感消费”带来的共鸣。正如波尔多是葡萄酒的品质符号、安第斯山脉是牛油果的信任标签,原产地已成为消费者认知产品品质的关键依据。瑞幸用具体的原产地故事,替代了“新鲜”“天然”等抽象表述,把最真实的场景给到了消费者、更易获得信任。



03、原产地叙事支撑起偌大供应链 原产地营销并非行业新鲜概念,全国各地地标文化特产一大堆,为何做得那么辛苦?瑞辛将其落地做实,强大供应链能力为根基。早在2025年3月,瑞幸就与印尼邦盖群岛签署五年百万吨椰子采购计划,将该地定为“专属生椰岛”;同时,其在云南、埃塞俄比亚、巴西等咖啡豆主产地的布局已持续多年。

这意味着,瑞幸每一个原产地故事的背后,都是长期、大规模、专属化的原料直采合作。这种布局不仅保障了原料风味的统一性与成本的可控性,更构筑起其他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供应链壁垒,“原产地叙事”有了坚实的落地支撑。

04、原产地更贴合本土的叙事方式 此次营销战略的升级。最值得关注的是,瑞幸在文化层面的策略选择。它并未完全照搬西方精品咖啡的话语体系,而是以“原产地”这一更贴近中国消费者认知的概念为沟通核心——正如早期通过“大拿铁战略”适配国人口味偏好,如今又以阿克苏苹果、横州茉莉、邦盖椰岛等本土与全球原料的组合,构建起“全球选材,中国表达”的咖啡叙事逻辑。 这种策略既避开了与国际咖啡巨头在传统话语体系中的正面竞争,又通过地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联结,强化了品牌的辨识度与用户认同感,为中国咖啡品牌探索本土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写在后面:瑞幸的此次动作,实则揭示了国内咖啡市场的竞争新方向:从早期的价格战、口味战,逐步升级为供应链掌控力、原料可追溯体系与品牌信任感的较量。 “原产地节”看似是一场品牌营销活动,实则是其供应链实力的系统展示。这一案例清晰表明,当代消费品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流量争夺或口味创新,而是进入了对原料源头、产地合作、溯源体系的全方位比拼阶段。 未来的品牌想要快速脱颖而出,必然是那些能将源头把控、文化叙事与消费体验深度融合的玩家。而瑞幸此次以“原产地”为核心的战略推进,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转型样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新疆   原产地   阿克苏   咖啡   品牌   原料   竞争   故事   口味   体系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