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敬畏的中药——升麻篇

世人皆知升麻性升提,被广泛应用于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方中,却忽视其解毒之功。这种认识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医家。事实上,升麻具良好的解毒作用,并非辛温而仅主“升散”的药物,可以大量使用而无伤阴、过度升散之弊端。

升麻是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又名周麻、龙眼根。其饮片气微,味微苦而涩,可生用或蜜炙用。

在《药典》中对升麻的记录曰:“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升麻在临床中为医家所广泛使用,其功效明确、疗效可观,然世人多只着眼于升麻升之特性而忘其源流之根本,忽略其解百毒的功效。

升麻功效之解百毒

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将之列于上品之中,谓其“味甘、平。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蛊,久服不夭”,《圣济总录》更列其为解毒之首药。此后数百年间,很多名医又在解毒这一临床应用上进一步拓展。

  1. 解热毒(包括解时疫疠毒)

宋·朱肱论述犀角地黄汤的运用指出“若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近代蒲辅周老先生在临床使用升麻时也主要是取其清解热毒之效。凡热毒均可以辨证选用升麻,《神农本草经》提出“疗热以寒药”。

  1. 解斑疹肿毒

升麻性寒,善引阳明清气上行,给斑疹疮疡出路、透疹解毒,亦可清化斑毒于无形。

  1. 治疫毒

在解时疫疠毒方面,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完美诠释了升麻解毒的功效,其临床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剂中,即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及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所谓“阴阳二毒”,是感“天地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证也。”属于急性传染病的范畴。

  1. 解药毒

《本草纲目》言其能解莨菪、野葛等毒。升麻具有解百毒的功效,解百毒不仅指清热解毒,还包括个别药毒。

需要指出的是,升麻升散助毒外透之性也是解百毒的一种手段。

升麻功效之升提

张元素最早提出升麻升提的功效,他将《黄帝内经》气味阴阳理论运用于药物的升降之性,将药物分成了“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酸、苦、咸、平属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是为“风升生”,升麻位于此类,主升生,即是升提之意。

此外,在《洁古珍珠囊》中,张元素提出“引经报使”学说,将升麻归为阳明胃、大肠经,这也为其升提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弟子李东垣善用升麻,风药在脾胃疾病中运用广泛,升麻位居各种风药使用频率之首。“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通过升举清阳之气,行而不补,调节脾胃升降枢纽,可配伍黄芪、人参等药以治疗气虚下陷,各种脏器下垂,崩漏下血。

喻昌创立“逆流挽舟”法治疗久痢之“陷”,“先解其外,后调其内”在疏散表邪后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内陷之气。

明代景岳所著《本草正》中说到:“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

澄其源流

升麻解百毒与升提之性是对人体气的双向调节,二者相互对立也相互联系,以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最终目的。

“气有余便是火”即阳气偏盛能产生火,火成为一种致病邪气,病者表现出喉痛齿痛,鼻衄齿衄,斑疹不透等实热证,利用升麻以散热解毒,透邪外出。当气不足时,在里虚陷,继而产生泄泻崩漏,脏器下垂等证,升麻用作佐剂助补益之药以行升阳举陷之功。

升麻的这两种趋向性与人体气化圆运动理论不谋而合。

名中医裘沛然运用升麻治疗大量患者而无“升提太过而致喘满”的情况发生,并且未见有发生升麻不良反应,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升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的功效性质。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认为升麻为辛温之品,故而推论其必有伤阴耗精之弊。温病之人,下焦精气虚而不固,用升麻会有“下竭上厥”之虞。《温病条辨》中强调在温病的治疗中要慎用或忌用升麻等升提之药。

因此,吴氏在《温病条辨·上焦篇》说:“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禁升麻……。”“若用柴胡、升麻辛温之品,直升少阳,使热血上循清道则衄”。

吴氏所谓忌用升提之说,主要是忽视了升麻解毒的作用而夸大了升麻的升提之效。

有研究显示升麻引脾胃之清气上升,调节升降气机宜小剂量(3~6g),解表透疹用中剂量(10g 左右),清热解毒须用大剂量,可用至 30g 左右。

综上所述,从解百毒到升提,升麻的功效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扩展,升麻解百毒之性被世人所忘实为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养生   升麻   敬畏   中药   葛根   鳖甲   功效   时疫   斑疹   本草   脾胃   甘草   医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