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中欧班列动手,导致大量中国商品积压?释放了什么信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俄罗斯对中欧班列动手,导致大量中国商品积压!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年末,苦等了27年的中吉乌铁路刚刚启动,将于今年7月开工。

然而,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却传出俄罗斯在海关大规模查扣中欧班列的货物的消息,虽然俄罗斯方面还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但这个消息已经引起了轰动。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与欧美方面的关系急剧下降,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是层出不穷,可谁也没想到,俄罗斯竟然将手伸向了中欧班列。

俄罗斯此举到底是想对欧洲实施反击,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其实是中国?中俄当前的关系究竟是合作还是竞争?

1. 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

从2009年开始,惠普、宏碁、华硕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陆续在重庆落户,后来,富士康等零部件企业也都进入了重庆。

这些被大批量生产出来的笔记本电脑,它们主要的销售渠道其实是出口,但随着企业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由于这些笔记本电脑的主要销往的地区是欧洲,运输就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我们都知道,像笔记本电脑这类的电子产品,都讲究一个时效性,最新发售时售价最高,时间一长,售价就会逐渐降低,等到下一个新产品发售时,价格就会进入低谷

当时中欧之间的货物运输大多采用海运和空运的形式,其中主要是海运,而海运的时间实在太长,有时候甚至要一个月才能从中国到达欧洲。

等货物运到了,这些产品的价格已经大跳水,利润也就大幅度降低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重庆市政府已经与惠普签订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相关落户协议。

如果笔记本电脑外销欧洲长期受到海运周期长的影响,那么双方都很可能承受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0年,时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带队前往北京,向海关总署、铁道部提出开行重庆至欧洲铁路大通道五定班列的请求。

这一请求很快得到了海关总署的肯定,仅三个多月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就正式签署了两项海关便捷通关协议。

协议中提到,从重庆发出并运往欧洲的货物,今后可以通过“重庆-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路线运输至欧洲,不仅大大缩短了运输的时间,也能让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收取一笔不菲的费用,总体来说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开行,一开始,这趟班列运输的还都是一些“重庆造”的电子产品,后来,慢慢地变成了国产的汽车、水果、轻工制品、医疗用品等。

2013年,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中欧班列不仅仅局限于重庆,还扩展到了武汉、郑州、成都、长沙、义乌等多个城市。

当然,中欧班列因为要途经俄罗斯以及其他曾经属于前苏联领土的国家,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成为了中欧班列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2. 中俄合作还是竞争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中俄关系多年来的变化了。

曾经的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最初就成为了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由于当时的国际地位上的差距,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

但随着我国自身的发展,我们不愿也不可能做苏联所希望的“马前卒”,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数百项双边条约及协定被苏联单方面撕毁,政治和军事争端不断。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时任苏联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开始对中国释放友好信号,中苏关系逐渐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1991年苏联解体,此后中苏关系的状态也延续到中俄关系中。

不过,中美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也直接影响了中俄关系,当中美或美俄之间的关系拉近,中俄关系就会随之拉远,反之亦然。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及其“小弟”们是非常不希望俄罗斯在战争中处于上风的,俄乌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争端是制约俄罗斯发展的一枚重要棋子。

一旦俄罗斯脱离这些束缚,难保其不会试图重铸前苏联的“荣光”,毕竟,从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国际社会上可谓是当了多年的“老大”了,又怎么肯轻易放手呢?

在这个大背景下,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渐入冰点。

自2022年以后,欧盟针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包括禁止俄罗斯银行进入欧洲金融市场、冻结俄罗斯在欧盟的资产、取消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禁止欧盟企业投资俄罗斯能源产业。

美国也毫不犹豫地出手了,除了冻结资产和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之外,还禁止了俄罗斯的海鲜、钻石和伏特加的进口,并且对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公司及人员进行了制裁。

这些政策从表面上看是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俄罗斯的相关产业,但是也给欧美国家带来了新的麻烦,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破局之路。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欧盟国家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源,而美国对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进行制裁后,欧盟国家就不能再长期大量的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

原本稳定的供应源不得已被替换,欧盟国家只能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但是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必然导致了价格的上涨,甚至因为供不应求,它们还向美国进口了昂贵的液化天然气。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国家的民众的生活成本也随之上升,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受到影响的还不仅仅是天然气,还有钻石。

被称为“世界钻石之都”的安特卫普位于比利时,其钻石加工工艺深受世界瞩目,据说,世界上每10颗未切割钻石中就有8颗要经过安特卫普处理。

因此,比利时的钻石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2022年以前,俄罗斯出口的钻石大多流入了比利时。

俄乌冲突爆发后,尽管比利时已经缩减了俄罗斯钻石的进口量,却仍旧遭受舆论抨击,而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也选择将钻石更多销往印度孟买、阿联酋迪拜等地方

而面对经济制裁时,俄罗斯也找到了一个相当有力的合作对象,那就是中国。

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有了稳定的渠道,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无疑是双赢的。

除此之外,中俄的经贸合作也进一步深入了,2024年,俄罗斯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的服装、餐具、家电,中国产品覆盖了俄罗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俄关系在目前来看依旧保持着合作为主的状态,而欧美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目前也仍旧僵持着,但一旦触犯到利益问题上,无论是中俄、中美还是美俄关系,都有可能大洗牌。

3. 俄罗斯的目的

关于近日以来在互联网上大范围流传的“中欧班列货物被俄罗斯恶意扣押”的事件,网友们众说纷纭,俄罗斯的真正目的也十分耐人寻味。

有人甚至认为,俄罗斯的举动实属居心不良,连带着中欧班列也该停运。

且不说俄罗斯目前与欧美关系还未缓和,为了避免树敌太多,俄罗斯在此时跟中国“撕破脸”,就算是考虑到中俄合作的现状,俄罗斯也不会在俄乌冲突还未结束时就与中国划清界限。

事情的起因其实是俄罗斯海关在例行检查中欧班列货物的过程中发现在批从中国运往波兰的货物。

对于正处于战争中的俄罗斯来说,如果这些东西途经俄罗斯被运到欧洲,就有一定的可能性被用在俄乌战场上。

为此,俄罗斯海关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就对途径俄罗斯的货物运输加大了查验力度,那些被扣押的中欧班列货物因此滞留在海关。

这个事件只能让我们更加警觉,对国际社会上的各事务也更加小心。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中欧   俄罗斯   中国   中俄关系   苏联   欧洲   重庆   天然气   钻石   信号   关系   商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