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用量”开始暴跌,数据出来很多人惊了!未来油价会大降吗?

如果不是看到最新统计,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汽油的消费量,已经开始实质性地下滑了。

比如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油累计消费为7230万吨,同比下降了6.95%。

而这,还只是“最近两年”趋势里的冰山一角。

往前再看,从2023年开始,中国的汽油消费就不再是增长模式了;

反而连着两年下跌,而且下滑幅度越来越大。

按照这个情况,相信大家都会好奇:

新能源车越来越多,那油价会不会大幅降下来呢?

以及,新能源车的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减少,具体会有多大影响?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说到这些话题,理论上看,新能源车的增速对“石油需求”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大。

因为2019年那会,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才120.6万辆,市场渗透率是4.7%;

而到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却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超42%。

按照这个增长态势,算上目前存量的3689万辆新能源车,到2030年时,我国或将有1亿辆新能源车在路上跑。

而这会节省多少汽油呢?

先来看个大致参考:

据统计,2023年全年,中国汽油消费量约为1.49亿吨。

其中大约94%左右是由乘用车贡献的,粗略估算,大概就是1.4亿吨左右。

而目前全国大约有3亿辆左右的存量燃油车,也就是说:

平均每辆车每年消耗的汽油,大概在0.47吨左右(1.4亿吨 ÷ 3亿辆 ≈ 0.47吨/年)。

那么如果到了2030年,真的有1亿辆新能源车上路,替代掉同等规模的油车。

那么一年将节省的汽油大约为:1亿 × 0.47吨 = 4700万吨。

换句话说,新能源车一旦达到1亿辆,每年节省的油量,已经相当于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虽然远不到“完全替代”,但已经非常可观了。

所以,从单车平均消耗、总量削减和长期趋势来看,

新能源车对汽油需求的压缩,确实正在变得“看得见、算得出”。

听上去确实很美:

汽油需求少了三分之一,那油价是不是也能便宜三分之一?

但真要这么想,可能就太理想化了。

因为油价从来都不只是“供需决定”,更多时候,它受控于全球博弈和产业结构。

比如2020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国际原油需求断崖式下跌,布伦特原油一度跌破20美元/桶,结果不到一年又反弹回了70美元。

为什么?

因为石油不是“多了就降价、少了就打折”这么简单。

它背后有产油国的博弈、有限产机制、有运输成本、还有金融市场的预期炒作。

更现实的是,即便中国的汽油消费持续下行,全球其他地区并没有同步转型那么快。

东南亚、中东、非洲,依然高度依赖燃油基础设施,消费能力还在上升。

你节省的是4700万吨,但全球每天的原油消费仍然在1亿桶左右的水平波动。

说白了,就是新能源车确实在“改写能源结构”,但国际消费和价格摆在这里,想大降很难。

此外,“汽油用量”是一回事,“石油用量”又是另一回事。

很多人一听说“汽油消费减少了”,就以为石油总消费也要大幅度下跌了。

但其实这里面有个关键误区:

汽油只是石油的一个“用途”,而不是全部。

目前一桶原油(约159升)炼出来的成品油中,汽油大概占45%左右;

剩下的还有柴油、煤油、石脑油、润滑油、石蜡,甚至还有沥青、芳烃、乙烯等化工原料。

这就意味着,就算汽油消费真的少了三分之一,

只要航空业、物流、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没跟着一起“低碳化”,石油总需求依旧强劲。

比如柴油,在国内主要用在卡车、工程机械、农业设备上。

这些设备短期内没法电动化,油还是得烧;

再比如航空燃料,电动飞机连试验都难,哪怕新能源车遍地跑,飞机还得靠煤油飞。

更别提大量石油衍生产品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塑料袋、洗发水瓶、保鲜膜、口红、手机壳……全是石油化工链条的一环。

所以,就算新能源车冲到“1亿辆”的量级,也只是动了石油消费的“局部结构”;

真要全面替代石油,还得整个工业体系、能源结构、生活方式一块儿变。

但这,基本不太可能!

总的来看就是:

汽油的用量确实在掉,数据也很明确。

但它背后那套牵一发动全身的全球格局,还远没有“松动”。

新能源车像是一根楔子,已经撬动了一部分结构,但还没能让整块墙倒下来。

所以别指望油价未来会腰斩,也别奢望石油马上“失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用量   油价   汽油   未来   数据   新能源   石油   需求   节省   原油   确实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