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到夏天,我妈就常泡一些花茶来喝,尤其喜欢菊花茶,别人说好处多,但是我听说喝这些茶会有一些禁忌,真的安全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家庭健康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很多人热衷于养生茶,认为它们既能解渴又能保养身体,尤其是在气温升高、天气炎热的季节。
但我们常忽略的是,茶虽好,若不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和食用,也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立夏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夏季的阳气逐渐上升,湿气重、燥热等问题也逐渐加剧。
中老年人群体,通常身体的免疫功能和调节功能较弱,常常面临着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湿热过重等问题,这时候,选择合适的养生茶就显得格外重要。
特别是像菊花茶、金银花茶、荷叶茶和大麦茶,这些茶品在夏季都能发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可能引发身体的不适。
菊花茶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茶,其清凉解毒、消肿降压的作用为大家所熟知,尤其是对缓解眼部疲劳、头痛等有显著作用,因此广受欢迎。
尤其对于那些长期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中老年人来说,菊花茶能够舒缓眼睛疲劳,帮助缓解因用眼过度所引起的头痛,然而菊花茶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的人。
菊花性寒,凉性较强,对于脾胃虚寒、腹泻、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而言,饮用菊花茶可能会加重腹泻、胃寒等症状,甚至引发肠胃不适,导致体内寒气加重,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对于经常感到手脚冰凉、容易疲劳的中老年人,喝菊花茶时需要格外注意,如果本身气血虚弱,常饮菊花茶容易加重虚寒症状,导致身体的元气被削弱。
故而,体质虚寒者或患有慢性胃肠疾病之人,应适量饮用,且依据自身身体反应作出调整。
金银花茶常被认为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良方,尤其是在夏季流感、高温天气以及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日子里,金银花茶能够帮助清理体内的毒素,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金银花的这些效果尤其适合炎热夏季,外界环境较差,细菌、病毒传播容易的情况下。
然而,金银花性寒,虽然适合热气过重、上火等情况的人群,但对于体质偏虚、寒湿较重的人来说,也不宜过量饮用。
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清热功效,若饮用过多,可能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加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适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
因此,金银花茶应根据个人体质来饮用,特别是在身体较为虚弱或寒气较重的情况下,最好避免频繁大量饮用。
接下来是荷叶茶,荷叶茶具有去湿、清热、利尿的作用,尤其适合在湿气重、气温较高的季节饮用,荷叶茶能有效帮助消除体内积聚的湿气,排出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解毒、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
因此,夏季经常感到身体沉重、浮肿、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可以适当饮用荷叶茶,帮助身体去除多余的水分,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然而,荷叶茶的作用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存在低血压或体虚的老年人群体,荷叶茶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过量饮用可能会使血压过低,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而且,荷叶具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饮用荷叶茶,尤其是对于有肾脏问题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健康问题。
因此,荷叶茶虽然具有清热去湿的功效,但对于低血压、肾功能较差的人群,还是要谨慎选择。
大麦茶则是老少皆宜的一款养生茶,大麦茶的优点在于其不含咖啡因,不仅清爽解暑,还能帮助消化、舒缓胃肠不适。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大麦茶不仅能帮助清热解暑,还能缓解胃部不适,减少因天气炎热所引发的消化问题,大麦茶的口感温和,不会刺激胃肠,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饮用。
然而,大麦茶也有适应症,它属于温和的食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尽管大麦茶本身不会直接影响血糖,但如果加入了大量的糖,还是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因此,在饮用大麦茶时,最好选择无糖或少糖的饮品,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影响血糖的稳定。
这四种养生茶于夏季确实有着清热解毒、促进健康之效,然而,并非所有人皆适宜长时间且频繁地饮用。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选择饮品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和环境变化,合理选择最合适的养生茶,若长期饮用不适合的茶饮,反而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肝肾等器官的功能。
假如一个中老年人在饮用某种养生茶后,出现了不适反应,例如胃部不适、头晕、食欲不振等,应该如何判断是不是茶饮引起的反应?若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快速调整饮品,恢复体内的平衡?
判断是否由茶饮引起,可回顾饮用时间、饮用量及症状出现的关系,若饮后1小时内出现胃胀、口干、头晕或排便异常,多数与茶饮有关。
此时应立即停用该茶,改为饮用温水或淡盐水,帮助稀释和排出体内刺激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天或加重,应尽快就医排查。
恢复期内避免所有寒凉或功能性饮品,以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障胃肠道修复,逐步重建饮食耐受,体质敏感者建议茶饮由专业医生指导后再行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养生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梦,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预防医学 ,2024-2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