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谁能想到,俄乌冲突三年,撑不住的乌克兰之外,瑞士却是先倒了!
美国对瑞士征收高达39%的惩罚性关税,瑞士银行的紧急降息,这个曾经的“全球保险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实际追溯“瑞士中立”这件事是1815年《巴黎条约》正式确认的。两百多年来,这块“金字招牌”让瑞士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国际冲突。
而如今的“不中立”崩塌的导火索,得回溯到2022年2月28日。
那天,瑞士干了件207年来头一遭的蠢事:撕毁永久中立承诺,冻结俄罗斯81亿美元资产。俄外长拉夫罗夫一句“瑞士不再中立”,瞬间挑断了全球富豪的信任神经。
单是从2022年起,外国客户从瑞士银行取走的资金已接近1500亿瑞士法郎。
到今年8月,瑞士银行体系中的私人财富已流出高达48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企业和国家的存款。在过去两年中,国际客户对瑞士银行的信任度下降了41%。
更魔幻的是,瑞士为表“忠心”一路狂奔:2023年拦截伊朗人道物资,把石油订单拱手送给中国。
只是谁又能想到,实际2023年瑞士信贷突然“猝死”。市值蒸发97%,被瑞银30亿瑞郎捡了便宜,160亿瑞郎债券直接归零。
瑞信的死因很复杂。之前就有一系列问题,对冲基金爆仓让它遭受重创,供应链金融项目破产更让它雪上加霜。
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瑞士放弃中立后引发的信任危机。
2024年签协议向美国共享金融数据,亲手砸了银行保密法这块祖传招牌。结果富豪们扛着钱箱集体大逃亡,沙特国家银行带头,2700个家族办公室涌向新加坡,中东土豪直奔迪拜。
只得说,瑞士的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金融业占GDP超10%,其核心是信用,而崩塌只需一瞬。
只是谁又能想到,美国的补刀直接让瑞士难以回弹!
2025年被美国司法部控诉“帮俄洗钱12亿”,48小时遭挤兑1200亿美元,股价两年跌穿60%。
央行降息至0%想刺激经济,反手掐死银行存贷利差,利润暴跌35%,紧跟苏黎世2万金融精英集体跳槽迪拜自贸区,高校金融专业报考率雪崩60%。
当信任崩盘的厉害,数据却是最刺眼,4800亿美元资产逃离瑞士,占2023年GDP的56%,比二战资本外流还惨烈。
甚至在瑞士为美国付出这么多之后,特朗普政府却给了瑞士一记重击。今年8月,美国宣布对瑞士出口的手表、精密机械、巧克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征收高达39%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税率甚至比欧盟同类产品的关税高出一倍以上。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瑞士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瑞士联邦主席祖特尔飞去华盛顿求情,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着,灰头土脸回了家。这种待遇对于一个传统盟友来说,简直是羞辱。
最让瑞士受辱的是,当瑞士忙着给西方“上供”时,新加坡和迪拜正在残食“瑞士的底牌”。
新加坡修改《金管局法案》合法化加密货币,2025年私人银行客户暴增48%,吞下3100亿瑞士逃资。
迪拜利用“免税+保密+不问来源”三连招,精准收割中东客户。日内瓦湖畔的俄罗斯石油寡头们,如今在迪拜码头晒着太阳数钱。
可以说,瑞士花了百年时间建立的信誉,却被几个月的政策失误毁掉。
最要命的是,瑞士如此帮助美国,但与瑞士的金融风暴相比,乌克兰在2025年仍然坚持在战争的阴影下顽强生存。
尽管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的国土遭到严重破坏,基辅及其他城市大部分地区变为废墟。
乌克兰能够维持经济运转,主要依赖的是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自战争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2670亿欧元的援助。
欧盟在2025年1月提供了30亿欧元的贷款,并承诺全年分批提供181亿欧元的援助。
与瑞士的金融危机不同,乌克兰的经济危机更多的是“生存危机”,而不是信任危机。
全球社会的援助为乌克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虽然国内经济面临重建的巨大压力,但通过国际援助的不断注入,乌克兰在2025年依然勉强维持着基本的经济运转。
显然,瑞士的遭遇,是一场典型的连锁反应。从放弃中立的那一刻起,它便踏上了信誉崩塌的下坡路。冻结俄罗斯资产动摇了信任基础,瑞信的倒下放大了金融脆弱性,资金大逃亡让昔日的保险箱空空如也,美国关税的惩罚则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直到如今令瑞士难以承受,怕是才明白,没有军事主权托底的财富堡垒,不过是列强餐桌上的一块蛋糕。
参考资料:
美国39%关税刺痛瑞士——环球时报
瑞士成美关税打击最重欧洲国家——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