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就去看吴京的评论区,全是笑料,网友的嘴一个比一个毒辣

文|南风

编辑|娱叔


那个银幕上硬汉十足的吴京,竟然成了供人取乐的快乐喷泉?

一个摇头晃脑的动作,配上一句浮夸的发言,让吴京成为了全网最火的表情包。

心情低落时,只需要打开手机搜索吴京,保证能笑得直不起腰。

“蚯蚓我是吃遍了的”,到“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他的每句话都被网友玩出了新花样。

他的评论区,几乎成了当代网友的文学创作基地。

魔性的搞笑担当

其实吴京被搞抽象已经很久了,只是最近又被大家翻了出来。

当初《战狼2》大火之后,他就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那些网上传疯了的“京言京语”,大多也都出自那次的采访中。

很明显能看得出来,当时的吴京整个人都是飘的,已经把持不住了。

不然也不会当着央视记者的面,说出“黑哥们儿”“把人干了”这种话来。

央视当然不会这么由着他,还是把字幕改成了“非洲人”。

当时这些话就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不过由于《战狼2》本身的争议更大,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引走了。

不过前段时间吴京推广了电影《再见,坏蛋》以后,这股“京语风”突然就又刮起来了。

看他的评论区,三句话不离“吴京句式”。

有拿自己的故事套模板的:“我拼夕夕提现过,你提过吗?”

有用吴京的黑历史造句的:“老婆吃饭是不用叫的。”“17岁是酒驾被抓的。”

更有甚者,直接拿动物来类比,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采访中那些奇奇怪怪的话,本来听起来也只是有些自吹自擂而已。

可是配合上他摇头晃脑的表情包,以及脸上的迷之微笑,确实有够魔性。

这时候再看到网友创作的小故事,很难控制得住上扬的嘴角。

不过也能发现,有些人只是在玩梗,有些人却是真的非常讨厌他。

说他是唯一一个没打过仗,却患上了退役军人综合征的人。

说他就演了两部战狼剧,竟然还生出了一生的军旅情。

过分一些的,直接开骂,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说得出口。

这就让人很奇怪了,吴京到底干了什么,竟然被黑到如此地步?

从神坛到群嘲

想当年《战狼》系列横空出世以后,票房成绩简直就是一骑绝尘。

吴京也凭借着这两部电影,直接成为国内影坛的超级巨星。

甚至于说“战狼”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口号,吴京也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铁血硬汉的代表。

当时电影界,恐怕没有谁的热度比得上他了。

可人设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得意的时候,它能助你走上神坛;落魄的时候,它能把你拖下地狱。

吴京在电影里塑造的形象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

也正因如此,大众对他的期待值拉到了恐怖的高度。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一丝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

有人拍到他穿外国品牌的衣服,他被打上了“不爱国”的标签。

再看到他代言国产品牌却用外国手机,他就成了“不爱国,但吃爱国饭”的两面人。

甚至谢楠一度被传出拿到了外国护照,他也成了“我爱国,但家人自由”的反面教材。

尽管后来事实证明,他们一家人都是中国籍,可他的口碑已经开始出现了裂隙。

再后来,吴京开始频繁参加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中总是会不小心暴露出演员最真实的状态。

而吴京的真实状态,让很多带着滤镜看他的粉丝感到失望。

大家对他的要求是完美,是爱国精神的代表,不允许有任何的瑕疵。

可他也会跟老婆吵架,他玩游戏输了也会抱怨,他说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他好像就是个普通人。

而且,他身上的大男子主义的确让人感到厌烦。

他重复出演同一类型角色的行为,也让观众们感到疲劳。

最终多方因素叠加在一起,他也就从神坛上跌入到了深渊中。

娱乐化的符号

一开始,吴京被骂确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友在发泄情绪。

毕竟他的那些与“人设”不符的行为,让很多人心中产生了不满。

所以就借着他出品的新电影扑街的机会,在评论区尽情宣泄。

那时候的谩骂,多少带着点愤怒和指责的意味。

但后来热衷于发泄的人,发现他身上翻来覆去就那么点黑料。

说个一遍两遍还挺有新鲜感,说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不想说了。

只是第一批网友玩腻了以后,第二批很快就补了上来。

后来者又拿着那些陈年旧闻开始反复翻炒。

时间长了以后,“京句”居然慢慢成了一个网络热梗。

即便是从来不了解吴京的人,也喜欢跟风说上几句。

大家不再是单纯地为了骂而骂,更多的是把吴京当成了一种娱乐化的符号。

“京句”也成了大家用来对抗无趣生活的一种调料。

现在的吴京就跟曾经的蔡徐坤一样,好像正在被全网黑。

但仔细想想的话,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

与其说是在黑,不如说是网友们在借助“梗”来表达自己的娱乐精神更恰当。

吴京作为曾经的超级巨星,自带很高的话题度,本身就是绝佳的玩梗对象。

大家通过调侃吴京,一方面能获得片刻放松,另一方面又能展现自己的幽默和创意。

而且这种事,一旦有人开了头,很容易就在网上形成传播效应。

所以吴京的评论区成为大众的“游乐场”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这也说明,如今的观众已经不再盲目崇拜“完美人设”了。

演员是演员,角色是角色。

角色正派,都是剧本的功劳,跟演员没有太大关系。

大家更想追求的,是真实、接地气的人和事。

玩梗正是打破对明星滤镜的最好方式之一。

大家需要的不是登上神坛的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能够为紧张生活提供片刻喘息的人。

结语

曾经的银幕英雄,如今通过网友的创意解读,变得格外接地气。

有些调侃并非恶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喜爱。

毕竟没几个人会持续关注一个讨厌的演员。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有一个让人开怀的角落,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生活已经这么累了,能够笑一笑总是好的。

部分参考资料:

暑期档7大“惨案”,吴京投资失败,姜文跌落神坛,管虎被骂惨——ZAKER

突然撤档!吴京出品电影6天票房仅26.7万,背后登峰国际或面临亏损考验——新浪财经

宣传委员上线 请大家看电影 电影再见坏蛋今日上映——吴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娱乐   毒辣   笑料   网友   爱国   神坛   演员   滤镜   电影   角色   摇头晃脑   硬汉   创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