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阵容”限时展出!南越国木简原件随“南越王博物……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7月10日,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甄·集——南越王博物院藏品征集成果展”在王宫展区正式开幕。展览持续至11月30日。

展览现场

“去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我院移交了一大批极具价值的考古出土文物及标本,它们正是这次展览的重磅内容。”

展览负责人李光辉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建院以来首个系统梳理并公开展示藏品征集成果的展览,许多珍贵文物都是首次展出。”

展览海报

展览精选了300余件/套通过接收移交、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征集的文物,展品时间纵贯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全景式呈现了近年来南越王博物院征集工作的成果与背后的故事。

解锁贵族生活之外的平民烟火日常

2021年,原南越王宫博物馆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合并组建为南越王博物院。“自两馆合并以来,南越王博物院共征集文物藏品432件/套,其中45.8%都是通过接收移交的方式。”

李光辉表示,在此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移交的文物中,陶瓷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造型多样,包括陶动物俑、陶仓、陶囷(qūn)、陶灶等模型明器。

陶动物俑

现场可以看到不少展品都体现出鲜明的岭南地域特征,共同勾勒出岭南地区汉代普通百姓的烟火日常。

曲尺式陶屋

曲尺式陶屋呈现两房一院落的居住布局,正门口有一只模样可爱的犬,前爪搭在门槛上,咧嘴向外张望。房间内有两俑持杵舂捣,一俑翻箕筛谷。

陶屋正门的景象

来到展柜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还有一俑趴在后窗观察院子里两只正在进食的猪。陶屋内的景象充满了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这些质朴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岭南地区汉代平民的生活百态。

陶屋后院的景象

“在此之前,南越王博物院的文物展示多围绕南越国、南汉国贵族的生活展开,这次移交的文物填补了我院在展现汉代不同阶层生活风貌方面的缺失,解锁了王侯将相之外的平民烟火日常。”李光辉在曲尺式陶屋展柜前向记者介绍。

南越国木简原件“全明星阵容”限时展出

除了接收移交的方式,考古发掘也是博物馆获取藏品的重要途径。此次展览的“明星文物”——大批南越国木简原件,便是于2004年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渗水井内出土。

木简上的墨书文字约1200字,内容涉及籍簿和法律文书。简文中所见的职官、郡置等内容,大多为历史文献中所少见或不见的内容,是研究南越国历史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堪称“岭南第一简”。

南越国木简原件

据了解,2023年,130枚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木简完成了整理工作,正式纳入藏品总账管理。2024年,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定级,这批木简中珍贵文物达44件,其中二级文物6组17件,三级文物27件。

李光辉向记者透露,为了更好保存维持好木简原件状况,展览开幕15天后,这些木简原件中的一部分将进行轮换展示,“轮番上阵”,“想要一睹平时深藏在库中的南越国木简原件“全明星阵容”,还请大家抓紧机会,欢迎前来探秘南越国的一手档案。”

每件入藏文物都是拼出历史的构件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近年来南越王博物院藏品征集的丰硕成果,更通过展板与展品相结合的方式,向观众揭开了博物院幕后工作的神秘面纱,带领观众了解一件文物“正式入职”博物馆的全过程:从藏品登记、编目建档、鉴定定级、分类入库,再到最后的存放排架。

观众参观展览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根本,每一件入藏文物都是组建历史拼图必不可少的碎片。在此次展览中,南越王博物院以展览为纽带,将深藏库房的文化瑰宝,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让征集成果真正实现从“考古工地”“文物库房”走进“大众视野”。

文、图、视频 | 记者 何文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历史   南越   木简   原件   全明星   阵容   王博   文物   藏品   曲尺   岭南   成果   烟火   展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