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肯尼亚内罗毕。
我在酒店,冷得打了个小喷嚏。没错,虽然到了非洲,但我一点都不热。不信,你看这张图。我用Uber叫车,一位穿得严严实实的“黑人钢铁侠”,突突突地骑了辆摩的,就来接我了。
白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的企业家,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当中,A总做家电制造,工厂里雇佣了上千名本地员工;B总从零开始搭建本地电商平台,生意连接着肯尼亚的千家万户;C总深耕跨境物流和海外仓,车队跑遍了东非的角角落落......
感谢他们的无私的分享,真的掏心掏肺。听完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
想要在非洲做好生意,一定要懂得人性。
为什么这么说?我试着讲给你听。
01
和饿着肚子的人,不谈道德
很多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就是:穷。
比如,你在小红书随手一搜“非洲”就会出现这样的帖子:
穷,要注意什么?
比如,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商业道德,在这里似乎不存在。
做家电制造的A总,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他的公司刚成立时,请了一位本地的销售经理。这位经理能力非常强,能说会道,很快就帮他打开了市场,业绩做得特别好。这位企业家很高兴。觉得找到了一个得力干将。于是,不仅给了他很高的薪水、股份,还把整个销售部门都交给了他。
然后呢?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经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卷走了公司账上所有能动用的钱。人间蒸发了。直到今天,这笔钱,都没有要回来。你可能想问,放弃大好前途,选择背叛,这是为什么?
你必须深刻理解人性当中最基础的需求:生存和繁衍。
当一个人还挣扎在生存线以下时,他所有的聪明,都会用在生存上。这时候,你和他谈忠诚,谈职业道德,谈长期主义,他不是不想听,而是他的大脑都会用来想一件事:如何活过今天。即便后来物质条件改善 了,他的思维也很难改变。因为“稀缺”会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生存面前,道德也就成了奢侈品。
这不是在为某种行为辩护,而是承认一种现实。就像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年代,也曾经历过一个规则模糊、野蛮生长的阶段。先活下来,再谈体面,这几乎是所有后发地区发展的共同路径。
那怎么办?难道就因为有风险,就不授权,不相信任何人了吗?当然不是。
02
人性的漏洞,得靠制度来补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诱惑面前,感情再好,承诺再多,都可能不堪一击。怎么办?
首先,是要靠法律。建立一个明确的行为底线。
遇到小偷小摸的事情,A总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跟对方理论,也不是托关系找人,而是直接走法律手段。哪怕再慢,再耗时,也要走。为什么?
因为在肯尼亚一旦一个人犯法了,并且有了刑事诉讼之后,就会有档案记录,这辈子就别想当公务员了。
嗯。听着还蛮耳熟的。所以,你一说要打官司,就超出了“丢点东西”的范畴,变成会影响一生的污点。他的家里人会非常重视,立刻跑过来跟你协商。
其次,是要搭建数字化系统。用技术压缩“灰色地带”。
以前,库存是一笔糊涂账。今天盘点,明天就对不上了。到底是被偷了,还是记错了,谁也说不清。有一套系统之后呢?所以进出库都必须扫码,库存每天自动盘点,数据实时更新。它不评判对错,只记录事实,能让“灰色地带”无处遁形。这样一来,人性的贪婪就失去了下手的空间。
最后,一定要有专门的安保部门。用监督铲除“侥幸心理”。
公司里成立专门的安保部门。由最信任的同事负责,仓库里还装满了高清摄像头。一旦发现丢了东西,第一件事不是开会骂人,而是调取监控。这样一来,就能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并且有了严格的监督之后,那种“做了坏事应该不会被发现吧”的侥幸心理,也自然会消失。
A总跟我说,这样一来,他们丢东西次数明显少了很多。
你看,当人意识到做坏事是没有成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更倾向于眼前能拿得到手的利益。解决办法就是,靠一个好的制度,让好人,没有机会变成坏人。
而想要更加彻底理解非洲人,有一个词一定绕不开,那就是:部落。
03
我们的集体是国家,他们的集体是部落
在中国,我们会说“公私分明”,但在非洲,你可能要先学会“部落分明”。
比如,招人时,千万不要把两个敌对部落的人放在同一个项目组。要不然,这两个人可能会从第一天开始,就处处作对,互相拆台,让整个项目根本没法往前推进半步。
你可能会问,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为什么部落之间的隔阂会这么深。甚至会互相仇视?因为他们的国家是“拿尺子画的”。
什么意思?来,看图。
(图片来源于高德地图)
先来看欧洲,你会发现大部分国家的国境线都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欧洲国家主要是根据自然条件,也就是山川河流的走向形成的。比如,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长达430多公里的国境线,几乎完全沿着比利牛斯山脉的山脊来划分。
但是你一看非洲,就会发现很多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就是一条直线。
比如:埃及和利比亚,埃及和苏丹的国境线,就特别明显。
在殖民时期,欧洲的殖民者们,根本不关心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历史和部落分布。他们只是拿出地图和尺子,大笔一挥,一条直线,就成了一条国界。想象一下,可能昨天晚上,你和你姑妈还在同一个院子里吃饭,第二天早上醒来,一条看不见的国界线,就从你们家中间穿过。从此,你们分属两国,两两相望,再也见不着了。更残酷的是,这种划分,常常会把两个世代为敌的部落,强行圈进同一个国家里。
国家,公司在他们来看,不是他们归属的集体。部落的利益和荣誉才是第一位的。
理解了部落,你才能理解他们看似“不专业”的行为,比如,不守时。
04
不守时,是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肯尼亚人眼里,时间不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重要。
什么意思?
比如,如果你和一个肯尼亚人,约好下午三点在咖啡馆见面。到了三点,他没来。三点半,还没来。你打电话过去,他很可能正在电话另一头和别人谈笑风生。你可能会很生气,觉得他不尊重你。但在他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他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他的一个朋友。对他来说,停下来和朋友打个招呼,聊上几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约定”,就匆忙地对朋友说:“对不起,我有事,得赶紧走。”
他会觉得,咖啡晚点喝没关系,反正你会在那里等我。但如果我怠慢了我的朋友,那就损害我的关系网络。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参加过一次在非洲举办的联合国大会。结果呢?中国代表都准时到了,但非洲代表晚了至少一个小时才到。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震惊?按理说,这么正式的场合,甚至应该早点到,起码要准时到。但在很多非洲人看来,迟到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非洲体验了一次“联合国代表”)
在中国,如果我们用“靠谱”来形容一个人,最基本的,就是看他是不是守时守信。但在非洲,一个人是不是“靠谱”,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他在部落和关系网络中的位置。
部落文化对非洲人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一个有些奇怪的现象:不管他听没听懂你的要求,他们都会习惯说“Yes”。
05
习惯说“Yes”,不代表他听懂了
如果你在非洲管理一个本地团队,你很快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你布置什么任务,无论这件事有多复杂,你的员工总会微笑着,非常肯定地回答你:“Yes,yes,yes。”
但如果你认为他懂了,那可真错了。他可能完全没懂,而且他也绝对做不好。为什么?
因为在很多的部落文化里,对尊敬的人,比如长辈,领导,长老,说“No”,是一种极大的冒犯。因此,即便他完全没听懂你在说什么,甚至他觉得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完成。他也会出于礼貌和对权威的尊重,选择说“Yes”。
这是在表达态度,而不是在承诺结果。人性深处,天然地会有对权威的尊重,和对冲突的回避。在非洲的部落文化当中,这一点被放大了。那怎么办?
首先,工作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非洲员工,咱们是同事。
你不要认为我是老板,你就不能说:“No”。大家都把事情做好,才能挣到钱。
其次,要注重沟通的技巧。
什么技巧?简单来说,在你交代完事情之后,你要让他再复述一遍。明确这几点:任务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这里面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需不需要我的帮助?
听他讲完这些,你才能大概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听懂了。
(嗯,有道理)
那么,既然部落文化带来了挑战,可不可以反过来利用这种文化呢?当然可以。
06
奖状,要送到他妈妈手上
提问。激励员工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相信不少人都会直接说,给钱啊。别整那些虚的。
但在非洲,你会发现,有时候,一张纸的效果,比一沓钱还好。这张纸,就是奖状。
如果你给一个员工发100块钱奖金,他可能自己默默地就花了。可是,如果你给他发一张印着他名字的奖状,并且,你不是在公司大会上发给他,而是专程派人,把这张奖状送到他远在家乡的家里,交给他妈妈手上。他会觉得非常有面子,觉得公司真好,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荣誉。为什么?
因为人不光有生理需求,比如,吃饭睡觉。还有想要被群体接纳,得到认可和支持的归属需求。
很多非洲人出来打工,不是以个体的形式,而是以“部落”为单位的集体性务工。他们通常是由村里的长老,批量地带出来。虽然换了个地方生活,但基本上还是生活在自己的部落圈子里。
当这张奖状被送到他妈妈手上时,他妈妈会立刻把奖状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然后跟每一个来串门的邻居显摆。
很快,全村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这个荣誉,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他整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庄的荣誉。
村里面的长辈会用他来教育别的年轻人:“你看,谁谁谁都拿了奖状了,你也要努力啊!”
当然,让人努力工作,除了给予荣誉,还有很多方式,比如,我还听了个当年殖民者制造欲望的故事。
07
通过制造欲望,殖民者让非洲人“爱”上了工作
英国首相丘吉尔写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我的非洲之旅》。
讲了什么呢?主要讲的就是丘吉尔来到非洲后,看到了很多现象,然后去思考怎么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比如,丘吉尔发现非洲人普遍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干活能够养活自己就行了。
没欲望,人就没法努力工作。那怎么办呢?制造欲望。
他们会找到部落的酋长,向他们展示来自欧洲的各种“好东西”:闪闪发光的金链子,色彩鲜艳的布料,做工精致的礼帽......不断地告诉酋长们:看,这些东西,才是“美”的,才是“地位”的象征。只有最尊贵的酋长,才配拥有它们。
结果呢?酋长们为了获得这些能彰显自己地位的奢侈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开始驱使自己的族人,去为殖民者工作,比如打猎,收集毛皮,来换取金钱。
更有甚者,当一个部落有了金链子,另一个部落的酋长就会眼红,也想拥有。于是,部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就开始了。这又为殖民者的统治创造了条件。如果部落都团结一致,那还怎么管?
哎,这种看似带着善意的文明,比野蛮更加凶残,因为它会伪装。
当年,英国殖民者以每英亩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16000平方英里的肥沃土地。他们把掠夺伪装成交易。至今,非洲资产的纸背上,依然若隐若现着“欧洲”。
(英国殖民政府签订的“协议”)
被殖民的历史,改变了非洲的经济,也给非洲人的集体心理,留下了一个深刻的烙印,那就是,对“尊重”的极度渴望。
08
非洲人的过度承诺,其实是在掩盖自卑
“No problem!”“我能办!”“简单。”
这是和非洲人打交道,你经常能听到的一类话。这种“过度承诺”,常常让初来乍到的人感到很舒服,觉得他们热情、能干。但合作久了就会发现,他们承诺的事情,大部分都办不到。
事情办不成了,怎么办?放心,他不会觉得难为情,也不会说:“真对不起。”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喜欢吹牛吗?
不是。这是因为非洲有着很长时间被殖民历史,并且还有被贩卖为黑奴的经历。所以很多非洲人的内心深处,可能有极强的自卑感。
某种程度上,这种心态跟曾经中国人的心理很像。我们拥有5000年的悠久文明,但在最近的100年里,却经历了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被西方列强侵略,港口被霸占,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割地赔款......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内心特别敏感,特别害怕不被尊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被侮辱、欺负或看不起。
这种过度承诺,这就像一只遇到威胁的河豚,选择把自己鼓得很大,不是因为真的强大,而是因为它的内心害怕。
理解了一点,你就不会简单地用“不靠谱”去评价他们,而是会多一份理解。如果你理解了非洲人对“被尊重”的渴望,那么,让他们感觉自己“被看见”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09
和非洲人打交道,你要让他时刻感觉“被尊重”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我们的向导,他平时跟非洲下属打交道,会不断夸奖他们。比如,“你太了不起了,今天早上八点就出门,晚上八点才把我送回家,你真的很辛苦。”只要这么一说,他的下属就会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劳动被看见了。他还会接着说:“那明天我们比比看,看谁能为客户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会很有干劲,甚至抢着干活。
你看,当人性深处的渴望被尊重的需求被满足了,他会非常愿意为你付出。
那如果不够尊重呢?
一位企业家有次因为一件急事,下意识地用一种很严厉的语气,对他的司机喊了一句。结果,那位司机当场就懵了,整个人都僵在那里。随后在开车的过程中,他发现,司机连挂挡的时候,手都在微微发抖。
他甚至感觉司机快“哭”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严重地“伤害”到了对方。他马上调整了沟通方式,先是真诚的道歉,甚至在路过水果摊时,还特意下车给司机买了一个水果。
这还算小事,还有件大事。曾经有一个中国公司的员工,跟着别人开玩笑,说“你们的总统像猴子”。结果,被有心人给录了下来,放到了网上。引发了国家级舆论危机,不少华人企业也跟着遭殃。
所以,一定记住,平等地看见,真诚地尊重。
10
不要想着改变,而要一起成长
内罗毕的夜,越来越深。
整理完今天的思绪,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一定要来非洲?
如果说,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像一条条被精心规划、修建好的“运河”。而非洲,就是那条还未被完全驯服的,奔腾的“大河”本身。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河水最原始的力量。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你船有多大,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你是否懂得“水性”。
所谓的“水性”,就是人性。
要去理解在生存面前,道德是奢侈品;在部落荣誉面前,金钱的激励是有限的;在被殖民的历史创伤面前,尊重比一切都重要。
我们不是来改造这条河流的,我们是来学习如何在河流中游泳,甚至冲浪的。当你真正理解了水的力量,你就能借助它的力量,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这趟旅程,才刚刚开始。
明天,这条大河,又将教会我们什么?
我充满期待。
观点/ 刘润 主笔/ 志豪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