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纪行之三:太平铺记
吴家良
太平,太阳月亮歇脚的地方。
苍山西麓,漾水东流。大理漾濞太平铺,踞于博南古道咽喉,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徐霞客游线和滇缅公路的重要驿站。太平铺是南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交汇点,两条世界级的道路从这里经过,见证了该地区历史上的辉煌与沧桑。徐霞客老先生曾经在这里投宿日记,记录了驿道沿途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千年时光在太平铺沉淀成三色长卷——南方丝绸之路的苔痕、徐霞客的屐印、滇缅公路的辙迹,层层叠叠,浸透山河。
驼铃浸月歌丝路
太平铺,古名“梯云铺”,历史底蕴深厚,关于名字的由来就有两个传说。
太阳歇息,月亮歇脚。相传太阳神每日东升西落,在这片绿茵掩映的高山峡谷中发现了一块平地并在此歇息,于是被人们称为“太阳平地”,后来简化为“太平”,太平铺因此得名。
五月渡泸,太平独享。相传诸葛亮率兵南征时曾驻军于此,附近村庄都受到战争创伤,唯有此地免遭战祸独享太平而得名,太平铺里享太平。
汉武帝刘彻开通博南古道,此地便成为商贾云集之驿。樊绰《蛮书》载:“博南道以盐、茶易象马。”太平铺曾见蜀锦与缅玉交辉,滇马与吐蕃客相逢。昔时马帮至此,必饮马汲水,井畔夜夜篝火不熄,驼铃与羌笛声碎了一江月色。
太平铺村中尚存“马厩井”,三十六道绳痕,是三十六代马锅头用同一根麻绳丈量过的年轮,井沿绳痕深逾寸,井水清冽如旧。
太平铺(古称太平哨)元代始建,明朝在此设铺时便依据这个传说命名为“太平铺”,民国建县时也据这个传说曾在此设“汉营乡”,这个名字寄托着人们对和平安宁的向往。明朝、清朝、民国沿用的军事预警机构,共有三座燧火台,为高黎贡山古道太平铺驿站附设的军情报警设施 。
太平铺村口“梯云坊”石柱斑驳,坊上“南通缅甸,北贯中原”八字苍劲如初。云梯上的年轮,太平铺的石板路是活的,青石板路蜿蜒入云,石缝间嵌着马蹄铁残片,偶有铜钱绿锈闪烁,皆是马帮遗落的密码。
山河白云记霞客
明崇祯十二年的那个春天,徐霞客万里遐征,取道太平铺。过漾濞江铁索桥时,见“江流奔涌,铁索寒光”,入太平铺村后宿于驿馆,夜听“山风穿牖,林涛如虎”。
徐霞客曾在这里投宿并留下了日记,记录了驿道沿途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徐霞客游记》写道“太平铺九渡河自东注之,有数家当其交会之峡,是为胜备村,此北来之水,即胜备江也”短短数字,记录了太平山高谷深、河流众多的自然风貌。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梯云之险,不减蜀道”,又道太平铺“山田高下,烟村四五,颇有武陵之遗”。太平铺村南古梅一株,传为徐霞客在此歇脚处。虬枝斜逸如苍龙探云,树下石碑镌“徐公曾此望苍山”。当年徐霞客由此北眺,见十九峰雪色皑皑,笔下生出“点苍山色,四时皆幻”的慨叹。壁题上有“梯云铺外云梯立,霞客行处客霞飞。”墨迹至今隐约可见。
《徐霞客游记》里、墨痕中留下霞客太平孤影,记下“宿梯云驿”。徐霞客不知道自己推开的木窗,却成了后人寻访的坐标。那扇雕着山茶花的格子窗仍在,山风撞得窗棂呜呜响,像苍山十九峰在磨牙。
太平铺的月光倏然淌进来,徐霞客裹紧单衣,就着油灯描摹飞凤山轮廓,墨汁冻成了冰碴,笔锋却比漾濞江水流得更湍急。
古道铁血贯长虹
博南古道变公路,太平铺里不太平。1938年滇缅公路开建,太平铺段沿用博南古道基址。村民拆祖宅石门筑路基,妇孺肩挑背扛,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九折肠”。村后“忠魂崖”犹存筑路民夫“杨大锤”的凿痕——他日挥锤三千次,坠崖前最后一凿深嵌岩骨,形如带血梅花。
古道新生,汽车轰鸣取代马帮铃响。美援卡车曾在此险段覆车数十,村民以野藤为缆,集百人之力拖车过崖,人称“太平索”。今徒步旧公路,仍见“抗战桥”钢梁锈色如血,崖壁“奋进”“自力更生”标语苍苔半掩,风过时似有《修筑滇缅公路》的夯歌回响。
抗战时期海上交通被封锁,太平铺成为繁忙的滇缅公路休息站,成了运送国际外援物资的抗战生命线,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小尖山位于漾濞县城沿滇缅公路西行27公里处,是漾濞境内滇缅公路修建时最艰难、危险的路段。
太平铺见证了滇缅公路的辉煌历史,在此作为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曾动员太平铺男女老幼参与修筑,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不屈不挠和牺牲精神。
云上古驿谱新曲
高铁隧道的爆破声惊醒了古驿,2020年,太平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沪滇协作重修梯云古驿,青石板上增设马蹄形铜钉,标记丝路、霞客线、滇缅公路三色轨迹。太平铺村北建“时空长廊”,玻璃栈道下可见唐宋瓷片、明清马镫、抗战弹壳,历史如地层般清晰可触。
马帮后裔将祖传马鞍改制为茶台,笑言“驮过盐巴的木头,如今驮得起普洱茶香”。民宿“云歇处”原为徐霞客借宿的驿丞旧宅,游客夜卧雕花榻,推窗即见苍山雪,恍惚间与三百年前的行者共此明月。年轮上的新绿,高铁隧道的爆破声惊醒了古驿。大瑞铁路隧道穿山而过,高铁站距村仅十里,昔日的“险隘绝地”,已成“滇西文旅客厅”。
太平铺的黄昏总带着叠影,夕阳将新修的高速公路拉成长长的金线,却把滇缅公路的断桥染成褚红。古驿墙头的爬山虎正在翻越时空——南诏、大理国的商队从叶脉里穿过,徐霞客在叶尖蘸墨,筑路民工的汗珠在叶隙闪光。太平铺在云雾中轻轻转身,将古道、高铁、烽火与繁花,收进一枚新的年轮。
梯云之上,大道无终。太平铺的层叠光阴里,南诏商队的铜铃、徐霞客的竹杖、滇缅公路的尘烟,与今日高铁的银龙交织成韵。古梅岁岁著花,漾水依旧东流,唯有村口新竖的“一带一路”导向牌,将汉唐的梯云古道,遥遥指向欧亚大陆桥的星光。
太平铺遗址
太平销遗址
太平铺遗址
太平铺遗址
太平铺遗址
太平铺遗址
太平铺遗址
太平铺遗址
作者简介:吴家良,云南大学哲学学士,大理州破格中职新闻编辑,大理历史文化践行者,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顾问。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