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没人生,奇葩建议频出!

2022年,我国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形势,所谓人口负增长,就是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生育率。

此后,2023、2024年,我国皆为人口负增长形势,其实,在2021年三孩政策放开后,很多人以为能带动一波生育潮,结果正好相反,生育率却持续往下掉。

问题到底出在哪?有人将生育率降低归根的年轻人身上,说年轻人变自私了,可回头看,真的是年轻人变懒、变自私了吗?

不是不想生,是现实太贵了

现在的年轻人,在决定要不要生孩子时,脑子里第一反应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他们会先算一笔账。

最先摆在眼前的,就是房子、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对于普通人而言,买房寓意着要把父辈家底掏空,更有甚者动辄上万的房贷,每个月的压力不容小觑。

房有了车也得有吧,虽然现在的车价格都没有以前贵了,但车贷一背,房贷和车贷齐“压身”。

而孩子出生后,对于生男孩的家庭而言,你将接过父母的接力棒,为自己的儿子未来存钱买房。

孩子上学要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网上流传的“从出生到大学要花几十万”的育儿账单,听起来吓人,但现实中一点都不夸张。

更别说生个病开个药住个院了,当然,除了钱,还有精力,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996”制度,朝九晚五的工作。

年轻人自己都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还哪有力气带娃?社会上升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心里清楚,拼命读书、拼命工作,最后也难翻身。

既然连自己的生活都不稳,还生什么孩子?让下一代继续重复这一套,太不值了,于是,“生孩子是有钱人的特权”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尤其是女性,生孩子几乎意味着职业生涯被按下暂停键,晋升没了、职位不保、收入下降。

很多人看得很清楚:职场上拼了多年,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一旦怀孕,所有努力可能瞬间清零,与其冒这个风险,不如干脆不生。

还有个更深层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再相信“养儿防老”这套逻辑,过去觉得多子多福,孩子是未来的保障。

现在谁都明白,社会变得太快,孩子长大后能不能稳定吃饭都不好说,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正在取代大量工作岗位。

司机、服务员、甚至程序员都面临被机器人淘汰的风险,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已经不是父母能控制的了。

既然前景充满不确定,谁还愿意拿一辈子的积蓄去押注?所以,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太清楚现实的残酷。

他们明白,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允许“先生了再说”的轻率,生育不只是情感选择,更是一场长达二十年的经济与时间投入。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定义“幸福”,以前觉得结婚、生子、买房是人生的“标配”,现在觉得能活得自在、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才叫幸福。

有人选择单身,有人干脆当“丁克”,不再被传统观念绑架,社会观念也在慢慢变:不结婚、不生孩子,已经不再是“异类”,而是越来越普遍的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可有些专家给出的建议实在是奇葩!

奇葩建议频出

厦门大学的赵燕菁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建议不生孩子的人下调养老金、没有保障房。

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认为,男女比例失衡是出生率低的根本原因之一,提出“一妻多夫制”,通过这种制度调整可以促进生育率上升。

经济学学教授丁长发在谈论“大龄剩男”的时候提出了“开放国际婚姻、引进海外适龄女青年”的建议。

虽然建议的初衷是想要让生育率提升,但这些建议实在是太离谱,反而让年轻人更加反感。

不少人在听到这些建议后,直呼:对这些“砖家”们真感到无语,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有人说说年轻人变自私了。

可不生孩子,不是逃避,也不是自私,而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现在各国的低生育浪潮,已经不是喊几句“国家需要你”就能解决的。

问题根本不在年轻人,而在整个社会环境,要想让大家重新愿意生育,得先修好那张窗纱。

先把环境变好

今年9月8日全面开放的育儿补贴申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的就是减轻家庭养育成本、提升生育意愿,缓解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的政策逐步实施,最重要的是,社会要重新建立一种“生育友好”的契约关系。

别再要求年轻人为“大局”牺牲生活品质,而是要让他们看到——生孩子不会让自己变穷、变累、变不幸。

只有当生育成为一种被尊重、被支持、能带来幸福的选择时,人口危机才有希望真正缓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育儿   奇葩   警报   不佳   人口   效果   建议   人生   年轻人   生育率   孩子   未来   社会   现实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