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宁娟)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添加辅食成了新手爸妈们的“必修课”。很多家长担心:“辅食没味道,宝宝不爱吃怎么办?是不是要像大人的饭菜那样加油加盐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谭霞今日介绍,其实,婴幼儿的味蕾非常敏感,保持食物原味反而更能培养他们对天然食材的喜好。
“给宝宝添加油盐,‘少量’和‘适时’是核心原则。谭霞介绍,7至24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清淡少调味,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量添加,保持食物天然味道。
在辅食中,尽量给宝宝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特别是富含α-亚麻酸的油。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能在体内部分转化为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DHA。例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牛油果油都是富含α-亚麻酸的好选择。橄榄油、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几种油交替使用,保证脂肪酸均衡。建议在辅食制作出锅后稍稍冷却时滴入,避免高温破坏部分营养。
应少吃猪油、黄油、牛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过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身体负担,不适合宝宝多吃。同时,避免给宝宝吃人造黄油、起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的油脂。
要注意盐的控制,不加或极少加,警惕“隐形盐”:
1岁以内:不要额外添加盐(包括酱油、儿童酱油等咸味调味品)。宝宝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多的钠会加重负担,且天然食物(如母乳/配方奶、肉类、蔬菜)中的钠已能满足需求。
1岁以后:能不加盐尽量不加,如需添加,务必严格控制量,每天不超过1.5克。选择普通加碘盐即可(除非医生特别建议低碘或无碘)。
很多食物本身含盐量就很高,容易被忽视,例如,酱油、蚝油、味精、鸡精、番茄酱、沙拉酱等调味料;面包、饼干、海苔片、肉松等零食;火腿、香肠、咸鱼、咸蛋、豆腐乳等加工食品;甚至某些奶酪、挂面、早餐麦片等。如果给宝宝吃了含这些“隐形盐”的食物,当天的辅食就不要再加盐了。
谭霞提醒,添加油盐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有无腹泻、便秘)和接受程度(是否爱吃)。如有不适或不接受,及时调整用量或暂停。油量从少到多逐步添加。盐能晚加则晚加,能少加则少加。购买包装食品(如面条、饼干、奶酪)时,养成看营养成分表“钠”含量的习惯,选择低钠产品。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有食物过敏史、特殊疾病(如肾脏问题)等,务必在添加油盐和制定辅食计划前咨询儿科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