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闷越要喝绿豆汤?医师提醒:暑天要安康,常煮3粥缺不了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这几天又闷又湿,我妈天天喊头发出油、身子困,我说喝绿豆汤,她偏不听,说喝凉的会伤胃,可这天不喝点,真觉得整个人都黏着。”说这话的是一位在药房排队买藿香正气水的年轻人,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摇了摇头。

气温不算最高,却闷得人透不过气。

头晕、乏力、口苦、反胃,成了这些日子很多人嘴上的常见词。

一到暑天,很多人就习惯性想到喝绿豆汤,觉得能清热解毒、降火消暑。

但真到身体不舒服时,又犹豫这是不是“太凉”。

绿豆的确能清内热、利湿毒,但绿豆汤不是什么人都适合,也不是天天喝就一定对。

湿热混杂的暑天,身体的反应很复杂,表面热,里头却可能偏寒。

一味用寒凉东西压,会压错方向,问题更麻烦。

夏天最怕的不是热,是湿夹热。

气温高,湿度大,汗出不畅,体内水分代谢变慢,整个人像泡在水里一样,不仅累,还容易起内火。

口臭、便溏、胸闷、食欲差,其实是体内运化系统开始堵了。

绿豆汤对部分人群是缓解办法,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加重负担。

特别是脾胃本来就虚、阳气偏弱的人,一喝绿豆汤就腹泻、胃胀、没力气。

看上去是在降火,实则是脾阳进一步被压住了。

医学上讲,脾主运化,是水湿代谢的核心器官。

脾一虚,湿就排不出去。

这个季节常见的“湿困”状态,就是脾阳失调造成的。

绿豆本身性寒,直接影响脾胃运作能力,长期大量饮用,不少人还没等“清热”,先出现腹胀、寒凉、食欲下降、困倦无力。

南京一项医院门诊数据分析显示,7月中下旬前来就诊的腹泻患者中,有46%与频繁饮用绿豆汤有关,而这些人群里有近七成伴有脾胃虚弱或胃肠功能障碍。

很多人忽视了食疗讲究“时、体、法”三位一体,不是哪个食物好,就每天能吃。

夏天尤其如此,身体表面是热的,但核心代谢和排湿功能靠脾胃阳气支撑。

越是表热,越不能乱用寒性食物,绿豆汤这种东西,需要对体质做判断,实在不好盲目推广。

与其硬喝它,不如改用一些更温和的方式调节内部循环。

夏天真正该重视的,是每天如何用食物帮身体疏通代谢通道、提升运化能力,而不是盲目降温。

很多人觉得一热就应该“退火”,但其实更需要的是“通湿”,是让身体内部运行顺畅。

不能出汗、不能排湿,才是最核心的麻烦来源。

这个时候比起绿豆汤,更适合的是粥。

粥的作用不在补,而在调。

它的温度、稠度、水分比例、与谷物结构决定了它在体内不强烈、不刺激,又能渗透性好,带着身体一块儿清理代谢残渣。

适合暑天喝的粥,一定不是单一谷物,而是多种性温、带有一定香燥成分的组合。

比如薏米、赤小豆、芡实这类,有祛湿又不太寒的作用。

再配合糯米、山药、莲子这类健脾温中类材料,煮出来的粥既能顺畅水液代谢,又不会损伤阳气。

浙江大学营养研究课题组曾做过一次实验,让45名脾虚体质人群在7月持续三周,每天早餐吃一碗由山药、薏米、芡实煮成的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参与者报告疲劳感减轻、食欲改善、口干症状下降。

有意思的是,这种类型的调理食物,在中医脏腑理论中,不属于“清热”范围,而属于“健运”范围。

不是去热,而是通过提升自身代谢速度,把不该滞留的湿热通过正常通道排出。

与之相对的错误做法,就是用绿豆、寒凉蔬果、大量冷饮去压,这样虽然一时清爽,但身体的基础代谢水平却一天天往下掉。

很多人在8月后期开始反复腹胀、皮肤长疹、湿疹加重,甚至有女性月经不调,其实就是从6月开始一味“降”的结果。

更合理的做法是分阶段调节。

刚入暑的时候,天气还没那么潮,可以用点带轻寒性质的豆类,比如绿豆、赤小豆各一半,加点薏米,早上熬粥温热服用,既能利湿,又不寒胃。

等到中伏、末伏,湿气最重的时候,绿豆要停掉,改用性平甚至温性的材料,如芡实、山药、糯米、茯苓、党参这些,煮成半稀不稠的粥,喝进去后有微微发汗、腹部温热感,说明脾胃在动,代谢在升。

一些人怕吃粥会上火,其实不一定。

关键不在粥本身,而在选材。

很多加糖的白米粥、加冰的水果粥、隔夜粥反复加热后再吃,这些才是“火”的来源。

而按比例搭配谷物和药食两用食材,并控制稠度和温度的粥,反而能成为夏天最稳的“系统调整剂”。

就像中药讲的“君臣佐使”,粥也有它的方子逻辑。

不是米一煮就叫粥,而是有配比、有节奏、有目的地调理。

大部分人其实没有意识到,夏天出汗多、饮水多,消耗的不是盐,而是胃气。

汗液从体表排出带走的不只是水分,而是津液中的阳气。

如果这个时候喝太多冷饮、吃太多寒凉食物,等于再把本来就透支的阳气一把按下去。

阳气不足,脾胃自然懒动,食欲差、四肢困、头发油、舌苔厚、口腔溃疡,这些通通冒出来。

到时候绿豆汤不但救不了,反而变成压舱石,让身体越陷越深。

回到本质,暑天最重要的不是清热,是保运。

就像机器到了高温状态,最该做的不是一盆冷水泼上去,而是检查内部润滑系统够不够,排风通不通,负荷是否平衡。

人体的运化系统就是这样,外头热,但只要里面转得快,排得出,就不会积火。

三伏天不是让身体静止,而是让身体保持主动的代谢流动。

那问题来了:夏天既然这么讲究内部代谢通畅,那有没有哪类人群反而不适合早上喝粥?哪些人喝粥会造成身体运转效率更低,甚至加重症状?

这个问题被忽略得太久。

答案是——胃动力障碍人群。

粥虽然温和,但它在胃里停留时间比固体食物更长,尤其是半流质状态,会覆盖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对那些本来胃酸分泌少、胃动力弱、餐后易胀气的人来说,粥可能加重胃内发酵,引起气胀、反酸、烧心。

这类人群早上更适合吃些温热偏干的易消化食物,比如蒸山药、煮蛋、温豆浆等,避免空腹大量喝稀粥。

判断标准也简单,只要喝粥后两小时内明显感觉困乏、舌苔更白厚、腹部发冷,那就是提示不适合再继续这样吃了。

食疗虽好,但得看对节奏、对胃气。

不是人人都能靠粥续命,弄错了节奏,也可能把身体代谢按死在原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三类人不要喝绿豆汤[J].新疆畜牧业,20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养生   绿豆汤   安康   暑天   医师   身体   阳气   脾胃   寒凉   食物   绿豆   山药   人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