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 | 倒吊人
编辑 | 倒吊人
赵本山作为国内的“小品之王”,曾21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要啥自行车”和“非常6+7”等名梗,直到今天还在网络上经久不衰。
然而,这样一个春晚“钉子户”,却在2012年突然消失。
2012年,央视春晚换了一个新导演哈文。
哈文导演刚一上任,就对春晚进行了“高大上”的改革。
她改变了春晚上的娱乐方式,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想让观众学到更多。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她的改革却在无意之间影响到了春晚。
自哈文上任之后,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
由她导演的三年央视春晚,收视率更是从32.75%跌到了29.6%。
究竟是什么样的改革能让央视春晚收视率连年下降?
13年前赵本山的消失和哈文上位又有怎样的联系?
2012年的除夕,央视春晚收到了各地观众的投诉。
有人说小品不好看了,有人嫌语言类节目少了,总之没有了以往的欢乐。
还有人看完全程,发现少了赵本山和李谷一经典的《难忘今宵》。
而这一年的央视总导演,正是刚刚上任的哈文。
2011年中旬,哈文正式担任央视春晚的总导演。
和之前的陈临春导演不同,哈文对节目有自己的创意。
只要在原有框架上进行少量的创新,央视春晚必然在国内大获成功。
可谁都没有想到,哈文竟对春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新官上任三把火,哈文导演一上来也不例外。
而她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语言类节目头上。
在哈文看来,语言类节目特别是小品,要有深度,有教育意义。
甚至还禁用老梗、方言以及负面情绪等内容。
这样的要求让很多小品演员深感不满。
但还是听从导演安排,改掉了原本的剧本。
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春晚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可到了最后,赵本山却离开了这个舞台。
赵本山的剧本,一直都遵循一个真理,那就是开心。
但哈文上任后对语言类节目的改革改变了这一点。
赵本山需要调整自己的节目,在好玩的同时还要带着教育意义。
这样的改革和赵本山的看法起了冲突。
但赵本山并非不服管教、倚老卖老的人。
他对剧本做过很多次的修改,但无论如何都会被哈文打回。
随着次数越来越多,赵本山年纪大了支撑不住,于是选择了退出。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春晚少个赵本山并不是什么大事。
可哈文的改革却给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带上了“枷锁”。
甚至她的第二第三把火烧到了不该烧的位置。
2012年春晚,李谷一的蝉联了28年的压轴曲《难忘今宵》被替换。
还删减了一直以来都有的0点报时以及贺电环节。
这一举动让许多春晚的观众都哀声怨道。
而她的这次改革也让这年的春晚,在收视率上创下了“新低”。
春晚的成绩让哈文受到了各方的质疑,认为她德不配位。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哈文只是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
但了解过哈文的人都知道,李咏成功和哈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本人也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导演。
哈文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系毕业后又自学两年,获得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学位。
并于1992年首次担任3.15特别节目的导演,此后蝉联了5年。
之后的她还凭借《一个人和一条法规》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但这并非她能力的体现,也不是她导演的巅峰。
1998年,哈文导演了电视节目《幸运52》,在民众之间大受好评。
并在2003年,再度推出《非常6+1》,火爆了大江南北。
两个节目让她在央视导演里站稳了脚跟,也让她的丈夫李咏名声大噪。
这也是为什么说李咏的成功,离不开哈文。
在这些节目之外,哈文还参与了其他爆火的节目。
2005年的《梦想中国》,2008年的《永乐汇》,无一例外都火了。
而一个导演能够接连策划出好的节目,她的实力肯定毋容置疑。
也正是这个原因,央视看上了哈文的才华,将春晚总导演的位子交给了她。
哈文继任总导演后,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可她只在乎春晚节目的效果和艺术,想创造出好的节目。
却忽略了春节是中国人最放松的一段时光。
当一家人洗去一年的忙碌,围在电视机前等待小品。
等来的却是带着说教意味,缺了欢乐的节目。
孩子被家长老师说教,成年人被领导说教。
好不容易放松一下,可等来的还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搁谁谁都不乐意。
就像赵本山当初的说那的那句一样。
“作品给你不舒服的时候,觉得你在教育人的时候,那是最累的。”
2015年,哈文辞去了春晚总导演的职务。
本以为春晚能就此恢复从前的模样,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对小品具有教育意义的改革留了下来。
甚至在近些年的小品里,形成了“包饺子”文化。
2023年,央视春晚的总导演换成了于蕾。
她曾经在哈文团队里工作,作为哈文的副手为哈文分忧。
在哈文导演那几年,于蕾就负责剧本的创作。
两人的关系甚至可以用情同姐妹来形容。
有着这一层关系在,于蕾对春晚改革也是十分坚持。
为此,她研究了每一届春晚的优缺点,甚至精心设计了主持人的转场词。
前后不停更改,力求幽默完美,最后呈现出最好的内容。
然而,她上任的这几年春晚,网上的舆论却比以往更加猛烈。
在23、24年的央视春晚上,于蕾启用了非常多的流量明星。
唱歌的不再是老艺术家,改为了二十多岁的小生。
演小品的也不再是专业的喜剧演员,换成了偶像剧里长相俊美的主演。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生气的,最让人生气的是小品的剧本。
曾经的观众玩的都是小品里的梗,如今的小品却在玩网络上的梗。
不仅生硬没营养,让人看着就感觉十分尴尬。
甚至这些小品在最后,都会以“包饺子”做结尾,让人听得不厌其烦。
种种情况,让于蕾导演的春晚被骂得越来越惨。
娱乐化娱乐不到位,教育也达不到教育该有的效果。
甚至有人把关注点放在了演员的服装外貌上,仿佛是一场时装秀。
而于蕾这样安排也有相应的原因。
在于蕾看来,如今网络的主流是年轻人引导的。
年轻人喜欢追星,所以她才会安排流量明星出席春晚。
她这样的行为确实是哄到了一部分追星的年轻人。
但如果一直这样,春晚会渐渐变成粉丝见面会,没有了春晚的味道。
哈文导演的出发点本意是对的,但并不适用于春晚。
没有人想在一年的忙碌后,看个小品乐呵的同时还要被教育。
这样的作品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