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心法”是什么?优质内容创作者如是说

“要把摄像机当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穿透摄像机的镜头,再穿透手机屏幕,才能够到达用户。”艺术文化博主“意公子”在启动仪式上分享她的创作历程坦言,唯有贡献出200%的热情,才能让用户感受到内容创作者是真诚而有生命力的。

今天,在广州举行的2025内容创作者嘉年华上,除了“意公子”,还有来自不同领域赛道、风格各异的优秀创作者分享了各自的视频创作和运营经验。

来自佛山的醒目视频负责人用“强运营”“精策划”“轻制作”九个字来概括自己的运营策略。其分享道,短视频可以打造信息流,实现高效触达,长直播则擅长打造情感流,引发强烈共鸣,对传播形式和平台特性的把握可以确保流量基本盘。此外,醒目视频还打造了“佛山传媒城市传播达人联盟”,其中仅粉丝过万的达人数量就高达168人,总粉丝量超4000万,不仅覆盖佛山、大湾区,还触达海外,发动全民共创传播声浪。

“我叫青菜呀”的主创杜梓妍,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00后”。她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家乡澄海的农产品而走红,是广东本土文化的新生代传播者。她总结出了做短视频的六个核心逻辑:选题的新奇感、内容的真实感、剪辑的节奏感、创作者的好心态、持之以恒的执行力、IP的记忆点。“‘三农’赛道很‘慢’,但有生命力,土地不辜负真诚。”她表示,希望做好家乡的“翻译官”与“搬运工”,用更生动的语言讲述潮汕故事,通过直播将家乡农产品推向更远。“‘三农’赛道很‘慢’,但有生命力,土地不辜负真诚。”

作为主流媒体的“顶流”代表,央视新闻视频号运营负责人王元则分享了一串“转化”的“流量密码”:把理论的转化为生活的,把有意义的转化为有意思的,把文件语言转化为口头的,把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把有价值的转化为有情怀的。在他看来,主流媒体做短视频没有捷径。“我们就是练内功、练招数、掌握流量的方法,才能持续地输出优质内容。”

“意公子”同样认为,“一直做”是不少内容创作者同行的“心法”,而在她看来,短视频创作运营之道在于“深入+浅出+共情”——深入的材料搜集与分析研究、通俗易懂的输出,最后与用户共情。这三步当中最关键的是第一步——“深入”,唯有深挖账号的核心价值才能实现商业价值。

视频博主“意公子”

“我开始只是纯粹地出于兴趣把自己煮饭拍成了视频,在逐渐的积累后,就开始有品牌联系我希望进行合作了,这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既是鼓励也是推动。”微信小店带货者“曼食慢语”认为,创作好的内容和商业化的良性循环,是创作者生态能够持续发展关键因素之一。

“我的账号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自流量阅读只有6千。”微信小店带货者“三石小姐Sans”在谈到内容创作者在探索通过平台赋能获得进一步发展时就表示,得益于平台的推流机制,内容创作者只要能生产出优质的内容,机会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这样的账号,也可以获得很多篇的10万+流量的爆款。”

采写:南方+记者 周妤洁 叶丹 周人果

摄影:南方+记者 王俊涛 钟志辉

【作者】 周妤洁;王俊涛;叶丹;钟志辉;周人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科技   心法   创作者   如是说   内容   视频   流量   佛山   潮汕   公子   赛道   生命力   账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