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南阳网友散布“襄阳市博物馆因诸葛亮躬耕地展陈被通报整改”等不实信息,随后襄阳市博物馆回复:博物馆全名为襄阳市博物馆,不是襄阳博物馆;其次,他们从来没有收到任何机构要求整改的文件,“网上的图不实,不存在”。这位负责人介绍:“《诸葛亮躬耕襄阳时期的历史记忆——樊城大型三国墓出土文物展》是老馆的基本陈列之一。2024年5月,新馆正式开放,关于诸葛亮的展陈,有刘备‘三顾茅庐’多媒体视频,清《隆中图》、清《诸葛武侯像》,以及武侯祠的五贡等。不管是旧馆的展陈还是新馆的展陈,都是经过专家论证的。”
尽管襄阳市博物馆火速辟谣,并指出网传文件名称错误、无文号等硬伤,仍有少数人持续炒作。这场闹剧背后,实则是企图动摇国家早已定论的历史真相——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绝非今南阳!
一、国家定论清晰:躬耕襄阳铁证如山。
1. 教科书权威注解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明确标注:《隆中对》中“隆中”位于湖北襄阳;《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指汉代南阳郡,即今襄阳一带。2019 年全国使用统一的教育部审核人教版教科书,注解“南阳,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代,诸葛亮躬耕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高中一年级历史明确标注“隆中在襄阳城西”。这些都明确指出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 国家教育阵地,岂容曲解?
2. 国务院文件背书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明确表述:襄阳代表“隆中诸葛亮故居”,南阳仅为“武侯祠”。一个是历史遗迹性名胜,一个是纪念性名胜。二者性质差异,一目了然!
3. 顶级学术一锤定音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上海、成都、武汉、郑州等多地学者论证得出一致结论: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诸葛一身未到过宛城(今南阳市区),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联合27位权威专家也对此做出过定论:诸葛亮亲友圈、社交网、战乱局势均指向其隐居襄阳隆中;南阳宛城(今南阳市区)当时属曹操地盘,诸葛亮绝无可能在此耕读。
4.国家级多次确认
中宣部学习强国、央视 CCTV、焦点访谈、中省媒体等,长期报道宣传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如此明确清晰的信号,为什么南阳部分网友一直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造谣抹黑?
二、造谣动机可叹:文旅利益催生历史虚无。
南阳近年投资百亿打造“卧龙岗文化园”,弃原来元蒙建立的“蒙古包”式的纪念建筑“诸葛草庐”,而模仿复建“襄阳隆中草庐”式的草庐等景观,却因缺乏历史记载和考古支撑陷入争议。主推建设卧龙岗的原卧龙区委书记高贤信因腐败问题被查出,当地文旅局长也宣称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两千多年前躬耕”(实际约 1800年),暴露文旅官员文化水平和官方宣传浮躁。当学术共识无法满足文旅需求,部分网友便转向伪造文件、煽动对立,企图以“举报战”混淆视听!
三、襄阳态度:以正克邪,共传武侯精神
面对谣言,襄阳选择用证据说话、依法维权: 博物馆三小时内列出“名称错误、无整改记录、展陈早撤换”三大事实击破谣言;
希望网友呼吁呼吁:南阳没上过学的这批网友能够放下无谓争执!诸葛亮“淡泊明志”“鞠躬尽瘁”的精神,才是鄂豫两地共享的文化瑰宝。与其争“地属何方”,不如共推“三国文化走廊”,让游客在襄阳隆中感怀三顾茅庐的诚心,在南阳武侯祠感受纪念诸葛亮的赤诚——历史的光辉,终将照散谣言的阴霾!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