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潮、预制菜骂声不断,西贝稳内部、降价格,两个月客流回归?

9月,西贝这37年老牌餐饮突然就栽了跟头,一会儿被说卖预制菜,和宣传的现做不符,一会儿被吐槽价格太贵,性价比不高,还有退卡潮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当时打开社交平台,全是骂西贝的声音,创始人贾国龙过往的言论还被翻出来,说他傲慢不懂消费者。

也就10天功夫,店里吃饭的人肉眼可见地少了很多,我家附近的西贝门店,之前饭点还得排队,那段时间饭点去都能随便挑座位。

当时不少人都猜,西贝怕是要扛不住了,毕竟餐饮行业竞争这么激烈,一旦信任没了,想再拉回顾客可太难了。

闭麦不硬刚,先稳住自家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西贝没出来辩解一句,贾国龙干脆把微博全清空了,小红书、视频号也不更了,抖音就留了一条视频,直接从公众视野里“隐身”了。

当时看到这操作我还挺纳闷的,一般品牌遇到危机,不都赶紧发声明、做公关吗?西贝这闭麦的做法,看着真不像明智之举。

后来才知道,西贝是把劲儿用在了内部,他们开了个覆盖1.8万名员工的大会,明确说不准减员工的班,更不能随便裁人。

贾国龙还自掏腰包,给每个一线员工发了500块特别奖金,他夫人张丽平也没闲着,请来心理医生给员工做线上辅导,毕竟一线员工每天要面对顾客的质疑,压力肯定不小。

每天晚上九点半,全国800多个门店的核心干部还会在线复盘经营,贾国龙亲自上线点评,还会发奖金激励大家。

有西贝的店长说,老板有时候是冲动,但对员工是真的好。

如此看来,西贝的闭麦不是摆烂,而是不想在舆论漩涡里浪费精力,先把自己人稳住,才能有后续整改的底气。

毕竟员工要是慌了,门店运营乱了,那才是真的没救了,内部人心稳住了,接下来就得解决顾客最在意的问题,菜是不是现做的,价格能不能接受。

这可是西贝这次危机的核心,要是改不好,再怎么稳内部也没用。

降价+现制,用实在招儿拉回顾客

西贝先是对厨房动了大手术,之前被质疑预制菜,那就在明档里现做给大家看。

牛肉焖饭、酥皮肉夹馍、小米粥这些热门菜,全挪到现场操作,顾客一进门就能闻到饭菜的烟火气。

我去体验过一次,明档厨房干干净净,厨师操作看得一清二楚,心里确实踏实多了。

不光是现制,食安要求也提上去了,店长和厨师长每天都要检查门店,总部还会经常下店抽查。

部分门店还装了后厨直播的摄像头,就算不在店里,也能看到厨房的情况,所有一线员工还得通过食安星级鉴定,又要线上考试又要线下实操,过不了还不行。

这种透明化的操作,确实能慢慢赢回顾客的信任。

价格方面,西贝也没含糊,10月1号起,全国门店30多道菜品都降了价,平均下来便宜了不少,客单价从之前的一百多,降到了八十块左右。

他们还搞了个“请您吃饭”的活动,发了百万张无门槛代金券,满50就能返50。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领了券去消费,回来都说“现在西贝的价格总算合理了”,数据不会说谎,用代金券的顾客里,七成是老客,三成是新客。

到了10月,西贝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还涨了一些。

在北京三里屯、上海虹桥这些核心商圈,西贝门店又开始排起长队,尤其是周末,带娃吃饭的家庭特别多,客流量差不多是工作日的一倍。

解决了菜品和价格的问题,西贝门店的开闭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从10月开始,西安、汕头、深圳等地的几家西贝门店陆续关停,网上又传出“西贝要收缩”的说法。

但西贝回应说,这些店关闭都是因为房租上涨、租期到期或者长期亏损,早就规划好了,和这次舆论风波没关系。

我查了下西贝近几年的门店数据,发现他们每年都会闭一些店,也会开一些新店,调整率大概在10%左右。

2023年开了26家闭了14家,2024年开了39家闭了21家,总门店数还在增加。

其实不光西贝,整个餐饮行业都在调整,红餐网的数据显示,近期全国有近300万家餐饮门店关停,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也放缓了。

海底捞、呷哺呷哺这些头部品牌,也在关闭低效门店,优化布局,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餐饮行业已经从高速扩张,转向理性增长了,现在更看重内功修炼。

西贝在这个时候调整门店,其实是顺应行业趋势,把不好经营的门店关掉,把资源集中到优质门店上。

他们在北京、长沙、南京等地,新店还在筹备中,闭店不是撤退,而是优化资源,这场危机对西贝来说,更像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

政府相关机构对西贝门店进行了70多次抽检,结果都没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没查出偷工减料、虚假宣传的情况。

这说明西贝的底子还是扎实的,37年积累的品质标准,不是一场舆论风波就能推翻的。

西贝这次能扛过来,靠的不是花哨的公关技巧,而是实打实的行动,不跟网友争对错,先稳住员工,不回避问题,把厨房透明化,不硬撑高价,主动降价让利。

这些做法看着普通,但恰恰戳中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其实很简单,你食材真实、制作透明、价格公道,就愿意来消费。

西贝之前的问题,就是在规模化扩张中,稍微偏离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这次危机算是给西贝提了个醒,也给整个餐饮行业敲了警钟。

如今的西贝,没有了之前中式正餐标杆的光环,变得更接地气了,但这种接地气,反而让它走得更稳。

餐饮行业拼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品牌光环,而是食材、味道、价格和诚意。

西贝用两个月的时间证明,只要愿意正视问题、踏实整改,消费者就愿意给你机会。

未来餐饮行业的竞争会更激烈,消费者的要求也会更高,但只要像西贝这样,守住品质的底线,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用实在的行动回应需求,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这场危机没有打垮西贝,反而让它褪去浮华,回归本质,这或许就是危机背后最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客流   骂声   员工   消费者   顾客   危机   餐饮行业   价格   新店   厨房   核心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