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免战牌”即将失效,美财长主动交底:中国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2025年7月的华盛顿,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在席卷美国政坛。几天前,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越历史性协议达成”,结果越南政府直接装作没听见,连一句官方回应都没有。

紧接着,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出面灭火,称中美90天关税暂停期“可能延长”,并罕见地公开承认:“中国有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一表态,像一记重锤敲碎了美国政府此前强硬姿态的伪装,也揭开了这场贸易战背后更深层的矛盾。

自去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从未停歇。从芯片禁令到稀土管制,从关税威胁到市场争夺,两国的较量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畴,演变为一场关乎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持久战。

而如今,随着美国盟友的集体反水、国内经济的持续承压,以及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反击,这场“免战牌”式的短暂休战,似乎正变得岌岌可危。

稀土:卡住美国脖子的“隐形武器”

如果说贸易战是一场棋局,那么稀土就是中国手中最锋利的一枚棋子。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关键稀土实施出口限制的消息传出后,全球供应链顿时陷入混乱。

美国国防部的F-35生产线、军工企业的精密设备、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都因稀土短缺而面临停工风险。据测算,美国军工企业每天可能损失高达2.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民用市场的连锁反应。

美国试图绕过中国,通过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走私稀土原料,但中国海关的严查让这种“暗度陈仓”彻底失效。7月,中国更是出台新规,对稀土走私实施最高5年监禁和10倍货款的处罚。

同时,美国国内仅剩的两家稀土冶炼厂产能有限,远无法满足需求。加州的稀土矿开采出的原料,仍需运往中国提纯后再返销美国——这种“自产自销”的尴尬局面,暴露了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致命短板。

稀土不仅是工业的“维生素”,更是高科技和军事装备的命门。中国掌握全球80%的稀土加工能力,并持有90%的分离技术专利。即便美国能在其他国家找到稀土矿源,没有成熟的精炼技术,这些“矿石”也只能沦为废料。

这种技术壁垒,让美国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言:“中国不是在卖稀土,而是在卖技术。”

美国的“经济困局”与盟友的集体反叛

特朗普的关税战,原本意图通过经济施压逼迫中国让步,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7%,创下2月以来的新高,输入性通胀的阴影笼罩市场。

但随着8月12日关税暂停期临近,美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华尔街的投资者早已嗅到风声,7月仅一个月,就有接近200亿美元资本逃离美国市场。

更令特朗普焦头烂额的是盟友的集体“背叛”。7月,欧盟与印尼、日本、加拿大迅速结盟,签署零关税协定,形成“反美联盟”。

曾经的“铁杆盟友”加拿大,如今竟与美国在多个领域唱反调;日本的新内阁则顶着压力拒绝低头;就连东南亚国家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不再盲目追随美国脚步。这种“墙倒众人推”的局面,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孤立无援。

越南的“翻脸”更是压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初,他兴奋地宣布“美越零关税协议达成”,结果越南政府直接否认,称“从未承认过这份协议”。

面对失控的局势,贝森特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中国释放善意。他在电视采访中强调:“中美谈判态势良好,暂停期可以延长。”这句话背后,是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的深切焦虑。

截至2025年1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1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首次超过国防预算,成为联邦第三大开支。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让这一数字雪上加霜。

贝森特

更耐人寻味的是,贝森特在讲话中反复提及“中国有美国想要的东西”,并暗示希望通过稀土供应、技术合作等议题重启谈判。这种“示弱”姿态,与一个月前美国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但问题在于,美国真的愿意以平等姿态与中国对话吗?还是只想用“放宽芯片出口”“恢复飞机发动机供应”等条件,换取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让步?

实际上,美国的筹码早已所剩无几。7月,美方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这一“技术底牌”的松动,恰恰证明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而中国在稀土、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一系列反击,也让美国意识到,单边施压已无法达到目的。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主导地位,主导了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但如今,中国在新能源、稀土、半导体等领域的崛起,正在打破这一格局。而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制裁、盟友施压等手段重新夺回主导权,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远超其想象。

中国通过稀土许可证制度和出口管制,精准打击了美国的痛点,迫使对方在贸易战中节节败退。而美国试图绕开中国建立稀土产业链的努力,不仅面临技术和成本的双重挑战,还需要时间去培养人才、建设工厂——这显然与特朗普的短期政治目标背道而驰。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产业链的自主化。从新能源汽车到5G通信,从芯片制造到军工材料,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这种“以战养战”的模式,让中国在贸易战中逐渐占据主动。

未来的路:合作还是对抗?

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已进入一个微妙的转折点。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求情”信号,或许预示着特朗普政府将采取更务实的策略。

但问题是,美国是否愿意真正放下“霸权心态”,接受中国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而中国又能否在捍卫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经济稳定提供更大空间?

短期看,中美关税暂停期的延长可能缓解市场恐慌,但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美国需要稀土,但不愿在技术上妥协;中国掌握资源,但不急于让步。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决定了贸易战不会轻易结束。

长期来看,中美博弈的核心仍是科技与产业的竞争力。谁能率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这场较量,不仅关乎两国的兴衰,更将深刻影响世界的走向。

2025年的夏天,注定将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当美国财长主动承认“中国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时,这场贸易战的规则正在悄然改变。

未来的中美博弈,或许不会再有“谁输谁赢”的简单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共赢,才能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找到出路。至于这场“免战牌”式的休战能否延续,答案或许就藏在美国是否愿意真正放下傲慢,与中国共同书写新的规则。

参考:美财长承认中国已研发H20同性能芯片,英伟达获批重启对华销售——2025-07-17 10:29·金融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免战牌   中美   财长   主动   东西   美国   中国   稀土   关税   盟友   产业链   全球   越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