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一年多的高合汽车,最近终于等来了“白衣骑士”。不过,这次出手的既不是国内车企,也不是欧美资本,而是一家来自中东黎巴嫩的电动车公司。这场“起死回生”的戏码背后,藏着哪些关键转折?高合还能重回巅峰吗?接下来,咱们一起捋一捋。
中东土豪入场,高合“借壳”重生
上周,一条工商变更信息让沉寂许久的高合汽车重回大众视野。天眼查显示,5月22日,一家名为“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的新企业在盐城成立,注册资本1.43亿美元。出资方是黎巴嫩公司EV Electra和华人运通(高合母公司),分别持股69.8%和30.2%。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是EV Electra的创始人Jihad Mohammad,而高合创始人丁磊既不在高管名单,也失去了控制权。这意味着,高合的未来已由中东资本主导。EV Electra官网首页已挂上高合的三款车型,双方合作瞄准中东市场——那里偏爱豪华电动车,高合的高端定位正好对路。
复工箭在弦上,但挑战重重
高合的复工复产并非空谈。盐城工厂的环评报告显示,原代工厂“悦达起亚一工厂”将改造升级,计划10月完工,维持15万辆年产能,继续生产HiPhi X、Y、Z三款车型。EV Electra还承诺未来三年提供10万辆或3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不过,新公司注册资本仅10.3亿元,要填平高合157亿元的债务窟窿,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
突然倒下的“中国保时捷”
时间回到2024年春节后,高合突然宣布停产,创始人丁磊紧急喊话:“自救窗口只剩3个月!”其实危机早有征兆:2021-2023年,高合年销量始终未破5000辆,定价60万-80万元的高端路线让大众市场望而却步。截至2024年8月,高合母公司负债高达157亿元,债权人申报债务更达228亿元。
为求生,高合高管曾直播带货卖牛排,甚至传出长安、一汽有意接盘,但均无果而终。丁磊的“理想主义”成了双刃剑——他坚信“为中国汽车树标杆”,却低估了烧钱速度和市场竞争。
丁磊的“造车梦”:从巅峰到谷底
高合的故事,绕不开创始人丁磊。这位复旦物理系高材生,曾带领上海通用创下年销百万纪录,主导浦东新区引进特斯拉项目,履历堪称“钻石级”。2015年,他被贾跃亭拉入乐视造车,但乐视崩盘后,丁磊自立门户创立华人运通,誓要打造“未来出行生态”。
然而,高合首款车HiPhi X定价80万元,直接对标保时捷,销量却始终低迷。丁磊曾自信表示“管理高效能减缓资本消耗”,但市场没给他足够时间。
复活≠重生,高合前路几何?
眼下,高合虽借中东资本“续命”,但挑战才刚开始。一方面,蔚来、理想已占据主流市场,高合若继续高端路线,难敌BBA等传统豪强;若转向20万-30万元主流区间,又面临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压力。另一方面,消费者信任重建、供应链重启都是难题。更微妙的是,EV Electra自身争议不断——产品交付拖延、涉足加密货币,这次注资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接盘”。
高合的“复活”,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大洗牌的缩影。它证明,即便巨头倒下,仍有资本愿赌未来;但也提醒我们,造车是场马拉松,光靠情怀和资本远远不够。接下来,高合能否真正“重生”?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代车型、海外订单,以及中东土豪的耐心里。
更新时间:2025-05-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