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APEC 峰会仅剩半月,特朗普不仅没能等来中国的大豆订单,反而又遭到了暴击。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出重磅消息,将在四天后对美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分阶段最高涨至每净吨1120元。
一边是美国大豆对华出口连续五月零成交,一边是海运反制措施的落地,特朗普的贸易棋局正在遭遇双重冲击。
从头号买家到一粒不买的转折,美国大豆协会不得不感慨“自 5 月以来,中国就没再买过一粒美国大豆。”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额达到了245.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而中国作为其最大买家,当年采购额就占了一半以上,达126.4亿美元,算得上是个大客户。
但从今年5月起,这一重要贸易渠道就彻底中断,美国迟迟等不来中国的订单,大豆就这么被搁置了。
虽然听起来有些突然,可这一转变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就是价格失衡,导致美国大豆的成本优势早已消失。受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影响,2024年美豆出口物流成本同比上涨37%,再加上农业补贴缩水,导致其对华报价持续高于巴西等竞争对手,每吨价差曾一度扩大至50-60美元,这样不对等的待遇,使美方失去了中国市场。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2018年美方将大豆作为贸易战筹码,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直接导致当年美豆对华出口量腰斩,这种将农产品绑定政治博弈的做法,迫使中方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寻找下一个“卖家”。
有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3850万吨,同时还新增了俄罗斯、坦桑尼亚等供应国,且南美大豆在华市场占比已达83%,换句话来说,离开了美国大豆,对中方毫无影响。
交通运输部的收费公告,清晰标注着“对等反制”的属性。
美方计划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国际贸易相关原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为此,中方的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此次收费覆盖范围精准明确,包括美国实体拥有、运营的船舶,直接或间接持股25%及以上企业所属船舶。
且收费标准将呈现为四个阶段的阶梯式上涨:10月14日起每净吨400元,2026年4月升至640元,2027年4月达880元,2028年4月起定格在1120元。
为避免重复收费,同一航次挂靠多港仅在首个港口缴纳,单船年收费不超过5个航次。
这一措施将精准打击美国经济痛点,以一艘10万吨级的美豆运输船为例,首阶段单次需缴4000万元,到2028年将增至1.12亿元。
经美国农业协会测算,这将使本就滞销的美豆出口成本再涨,而目前美国大豆的库存,早就因为中国市场的流失出现了严重过剩。
其实中方之所以这么态度强硬,其根源在于雄厚的实力在背后支撑。毕竟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的47.2%,而美国去年全年商用船舶产量不足10艘,建造成本是中韩的3-5倍,对方所谓的“振兴造船业”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从大豆进口调整到海运反制,中方的每一步动作都有据可依。
暂停美豆进口源于质量安全与市场选择,征收特别港务费则基于美方先行挑衅,所有措施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际海运条例》等国内法规及世贸组织规则。
这种“依法依规、对等反制”的风格,既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为对话保留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还贴心的设置了渐进式实施周期,将从2025年到2028年分阶段提价,而非一步到位的极限施压,这种“留有余地”的操作,与中国在WTO会议上提出的“加强监督、坚守规则、推动务实成果”三点建议一脉相承,还传递出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诚意。
随着APEC峰会的临近,美国豆农的抗议声与航运业的压力正持续向政坛传导,而特朗普推出的120-13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显然难以填补中国市场流失的空缺。
这场博弈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单边主义行不通,只有遵循规则、尊重市场,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而中方在这场较量中展现的战略韧性,正是构建多元稳定供应链的生动实践。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