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施压下,墨西哥一直在试探中国底线,要对中国一些产品加征关税,尽管中国商务部一直对墨西哥有所警告,墨西哥依旧蠢蠢欲动。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道公告,对墨西哥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直指墨西哥农产品让对方措手不及。
中方为何选择在这个节点出手?墨西哥该如何应对?
编辑:CY
就在9月25日这天,外贸圈被两个消息刷屏了。中国商务部网站上静静发布的52号和53号公告,看似平常,却让墨西哥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道公告针对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进口碧根果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第二道公告则更加直接,对墨西哥相关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时间节点选择得相当精准。回看整个事件脉络,9月10日墨西哥抛出关税改革计划。72小时内就有了回应。这个速度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算得上是"闪电战"了,让准备看好戏的各方都有些意外。
商务部这两道公告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汽车及其零部件、各类纺织品与服装、塑料制品等多个品类都在调查覆盖范围内,甚至墨西哥近年来陆续实施的其他与中国有关的贸易投资限制措施也被一并纳入。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是简单的贸易调查。中方这招"点穴式反击",瞄准的是墨西哥的农产品出口软肋。碧根果虽然听起来不太起眼,但墨西哥作为重要的碧根果出口国。
一旦调查确认存在倾销行为,中国可能征收反倾销税。这将直接增加墨西哥碧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成本,降低其竞争力,进而影响墨西哥农民收入。更关键的是,这个信号意义远大于实际损失。
要理解这次反制的精准之处,得从9月3日说起。那天,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结束了对墨西哥的访问,表面上谈的是移民和禁毒合作。
但有意思的是,没过几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就向国会下议院递交了一份修法提案。这个时间点太巧了,巧得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某种"默契"。
提案的核心内容相当明确,针对那些未与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征最高达50%的关税。虽然表面上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但懂行的人都清楚。
在没和墨西哥签自贸协定的国家里,能大批量往那儿出口汽车的,基本就是中国了。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给墨西哥出口了32.2万辆汽车,稳稳占着当地最大供应国的位置。
比亚迪、长城这些中国车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8%。现在关税从20%直接跳到50%,这意味着每辆中国进口车成本要增加1.2万美元左右。
不仅中国车企竞争力下降,墨西哥本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也得掏更多钱。说到底,这就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但墨西哥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美国的压力太大了。
特朗普政府甚至放话,要是墨西哥不搞"更严的原产地规则",就给它输美汽车加更高的税。被这么逼着,墨西哥只能给美国"表忠心"。拿中墨经贸关系当筹码,换自己在协定谈判里的好处。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得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偏偏选择农产品作为突破口?这里面的门道不少。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2024年两国农产品贸易额突破85亿美元,咖啡、牛油果、猪肉占了六成以上。更要命的是,墨西哥农业特别依赖中国市场。它出口的咖啡里35%都卖到中国,牛油果对华出口增速连续三年都超过40%。
这种深度绑定,让农产品成了中国反制的"硬招"。一旦中国限制这些商品进口,墨西哥农业出口企业得亏惨。除了农产品,稀土这块中国也能发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中国攥着墨西哥高科技产业的"命门"。数据显示,墨西哥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近几年涨得特别快,可它自己几乎没能力加工稀土。
要是中国真限制了稀土出口,墨西哥的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肯定得面临停产危机。这招"一剑封喉"的威慑力,足够让墨西哥政府重新掂量对华政策。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这次还顺带"制裁"了美国企业。25日,商务部宣布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
其中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是美国海军最大军舰制造商,中方的制裁使其无法获得核心的"两用物项"。这可能导致其军舰生产线停摆,准确击中了美国海军的要害。
过去,美国时常用"实体清单"打压中国企业,甚至施压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现在中国也用相同的方法回击,不仅精准命中其软肋,又可以防止彻底脱钩反伤自身。
这让美国及其盟友深刻意识到,中国如今的反制措施,是越来越疼了。
这次中墨贸易摩擦的影响,远不止双边关系这么简单。整个拉美地区都在密切关注这场较量的结果,因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类似事件的参考模板。
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都公开表态,反对任何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这一下把墨西哥的地区影响力给削弱了不少。对墨西哥来说,"亲美疏中"的做法正在丢失自己的外交独立性。
作为拉美的重要经济体,墨西哥本来该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这次跟着美国搞关税,不光把中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给伤了,还在拉美国家里落了单。
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让墨西哥老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关税涨了,物价跟着飞涨已经显现:9月中旬,墨西哥城的汽车零售价平均涨了15%,有些中国品牌的车甚至变成"有价无市"。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可能让墨西哥农产品出口大减,直接影响到该国200万农民的生计。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跟墨西哥政府说的"保护就业"完全是两码事。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的这次反制为应对类似贸易摩擦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模式。精准反制+多元制裁的组合拳,既避免了过度反应,又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
这个模式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其他面临美国施压的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对华政策。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点穴"的对象。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最后都得失败。
中国的反制既是对单边主义的回击,也是在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往长远看,中墨经贸还有很多合作空间,但前提是墨西哥得放弃"选边站"的糊涂想法。只有这样,中墨才能真正做到"合作共赢"。
墨西哥这次的关税折腾,让我们看到了精准反制模式的威力,既避免了过度反应,又有效维护了国家尊严。
这种"点穴式回击"的示范效应正在拉美乃至全球显现,其他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华政策选择。面对这样的案例,你认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该如何保持独立性?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